8月14日,泰国政府宣布将通过提升能源效率等举措,在2036年前将能源成本削减8.5万亿泰铢(约2400亿美元)。今年4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能源效率即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单位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多少的指标,具体以石化工业万元增加值的能耗水平来度量其能源强度。石化行业是仅次于钢铁行业的第二大耗能产业,约占我国能耗总量的13%。“十一五”以来,行业的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成效,与2005年相比,2013年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6.9%。
然而,受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石化行业平均能效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施耐德电气日前于南京举办的2015“能·效+启动未来”石油石化及化工行业创新峰会上,各路专家探讨了石油石化行业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促进节能降耗的新趋势。
监测:提升能源过程效率第一步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芭芭拉市的小镇上,约翰夫妇家中的智能电表在时刻采集着数据,根据智能电表的显示,约翰夫妇能够了解每小时家中的用电量,以及哪些电器耗电量最大。每天,约翰太太会手动关掉耗电量最大的电器,实现家中的智能节能减排。截至目前,美国已安装了5000多万只智能电表,其中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服务在其供电区域的智能电表就有约500万只。
近年来,石油石化作为高耗能重点行业,加快节能信息化进程是发展的必然选择。石油石化等高能耗企业建立能耗监测、管理与控制系统,了解生产过程中能耗较高的环节是节能减排、提升能源效率的第一步。在“能·效+启动未来”峰会上,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马跃表示,企业首先要明确消耗能源的峰值、谷值及用电的方向在哪里,再根据信息作出判断,采取手动或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管理。
监测可以帮助判断各种能耗因素。国外统计资料表明,每年由于缺少能源监测及维护计划而造成的能源损耗,约占工业企业能耗量的10%;由于缺乏能源管理及控制系统而造成的能源损耗,占工业企业能耗量的比例高达12%。目前,欧美大多数先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以及能源数据的在线监测、分析和优化系统。通过现代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建立完善的能耗监测体系,企业实现能源消耗动态过程的信息化及可视化,管理、控制和优化能源消耗的结构、过程及要素,从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监测的另一大趋势是促进石油石化行业的弹性化生产。施耐德电气全球过程自动化销售暨业务发展副总裁戴克澜畅想,未来石油化工行业将成为一个高度互联的市场。其中供应链、加油站、输油输气管线和系统,以及炼油厂、化工厂之间通过数据实时联系,企业从测量及监控数据分析判断接下来将生产何种燃油产品。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陈衍飞表示,企业通过建立能效管理系统,能够对石油石化企业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实现能源消耗过程信息化、可视化管理,优化企业生产工艺用能,有效提升企业能源效率管理水平。
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及安全威胁
近年来,面对拥有先进自动化技术的国际同行及未来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石化企业主动加快了两化融合的步伐。
马跃举例说,在伊拉克油田等高风险环境下,油田的运营企业无法像传统油田一样使用数百名员工进行巡检工作,否则安保费用将是天文数字。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将仪表、探头、驱动、安防系统与信息化软件结合进行远程操作,以降低运营成本,否则不仅将面临惊人的安全运营成本和难以发展的事实,而且甚至难以生存。
业内人士认为,安全产品应当以整体方案进行配套。信息化安全产品能够帮助石化企业减少操作、工程及维修,并以较低成本满足全生命周期管理。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战略暨业务发展总监李凯认为,石油石化企业从设备层到控制层,再到信息安全层面,应贯彻一种以安全为中心的整体设计思路,作为工厂设计、执行、运营和管理的理念基石。
与此同时,工业信息化本身的安全同样不容忽视。工业互联网将人、数据、智能资产和设备连接起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从而降低成本、减少资源使用。这种互动互联的模式让传统石油石化行业的供需链更加敏捷,空间链发生重组,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行业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
例如,2011年震网病毒攻击了伊朗核工业系统,引起了人们对工业系统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重视;2012年5月,火焰病毒在中东地区大范围传播;2014年6月,俄罗斯黑客组织“蜻蜓”访问欧美能源部门的控制系统,使1000多家欧洲和北美能源公司受损。
在黑客技术的威胁下,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安全挑战正在逐步加大。工信部电子科学情报所总工程师尹丽波指出,传统工业控制领域的设备生产和系统更注重工业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安全方面的设计,存在的安全漏洞中87%都可以被黑客远程利用。跨国公司经常需要将运营数据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面临的安全风险尤为突出。
然而,目前我国有关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标准却尚不完善。尹丽波认为,我国应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业互联网和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机制;其次加强能力方面建设,打造骨干技术研究基地。同时做好检测预警,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
互联:降低企业走出去整体成本
据悉,截至2012年的20年时间里,中国海外石油企业的油气投资总额高达1318亿美元。2013年,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的资产盘子较2000年普遍扩大了3~10倍。
在“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全球布局的趋势愈发明显。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工程服务企业进一步走向海外承揽国际工程,我国在海外的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也日益增大。但相比过去而言,行业的人才资源却普遍年轻化,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全球化及人才稀缺的大背景下,将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结合来支撑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和运作,是企业的普遍选择。
在海外工程项目和投资项目中,石化工程企业可以结合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运用全系列的完整价值链解决方案,进行工程管理。
在走出去构建信息化运营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国石化工程企业遇到了不少困难。一些国际EPC石化工程项目中,甲方明确要求使用相应软件支持项目工作。曾有一些企业在走出去初期,因软件体系不符合要求不得不租用,造成了整个工程预算中不必要的开支。在海外,拥有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维护、跨地域管理的石化工程企业不在少数。过去,在施工和建设过程中无法跟踪数据,出现问题很难协调,影响了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而应用协同软件平台能够使用统一的数据基础进行设计、建造、施工,调动各方资源。
马跃认为,走出去面临的巨大市场机遇主要从四个核心价值来体现,即安全效率、过程效率、能源效率和机器效率,从而实现综合能效提升。国际能源署(IEA)总干事田中伸男也曾表示,在IEA新的假定情形里,到2035年的能源投资需求达到33万亿美元。中国在对海外能源投资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很多潜在可以减少对能源资源消耗的途径,比如通过科技革新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