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的一系列活动,掀开了业界的一波发展研讨浪潮,其中包括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15年年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以及展会期间套开的世界核能发展论坛、2015年行业信息发布会等重磅内容。毋庸置疑,在红沿河核电工程二期正式开工、“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即将进行FCD、中国核电迎来实质性重启的关键当口,这些活动又是一副强劲的产业发展助推剂,其间透露出来的相关信息,值得业界关注。
2015年将成为核电重启的关键之年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预计年内将有6~8台机组开工建设,有8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将成为投入商业运行核电机组最多的一年,成为核电重启的关键之年……”这是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在协会2015年年会上的表述。而核电行业的2014年,年会对其的总结是“三新”: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新的进展,为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主要体现在几组数据上:
首先是在役核电机组突破2000万千瓦。据年会相关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大陆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达23台,总装机容量为2138.6万千瓦。截至2014年底,核电总装机容量为2030.6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49%;全年累计核发电量为1305.8亿千瓦时,占全国电力总发电量的2.39%,同比增加了18.89%。
其次是在建核电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具体统计是“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6台,总装机容量为2850万千瓦,2014年共完成核电工程建设投资569亿元”。
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中国核电业的一个关键词,“2014年,全年没有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界定的1级和1级以上运行事件,人员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均保持较低水平,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控制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之内。22台机组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561.42,核电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6.32%。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在全球400余台运行机组中,我国在役核电机组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部分机组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年会上的这组数字,对于中国核能产业而言,显然是一个定心丸。
同时,在核电装备国产化、核燃料保障能力、核能科技创新、核电“走出去”、核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一年表现”也极为抢眼。比如AP1000设备国产化和高温气冷堆、CAP1400设备自主化研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华龙一号”设备自主研制也相继展开;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三代铀矿开采技术的蒙其古尔铀矿山项目一期工程提前一年竣工,成为建设新型铀矿山的样板和示范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首堆落地福建福清,中国实验快堆首次实现72小时满功率稳定运行等;而核电“走出去”的实质性进展包括:与罗马尼亚、阿根廷分别签订政府间核能合作协议,重水堆核电项目基本敲定,双方正在就商务合同进行谈判;签署了中英政府间民用核能合作联合声明,积极推进欣克利角及后续核电项目;与南非、土耳其、捷克、沙特等国家核电合作也在务实推进。进入2015年,与阿根廷签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力推“华龙一号”在阿根廷落地……
理出“问题清单”,逐个突破
不过,在“三新”的背后,年会对行业的更好发展也理出了“问题清单”:在发展节奏上,未来10年我国核电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实现既定的核电发展目标;在项目推进上,AP1000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需要尽快解决首台机组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重启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的要求需要抓紧落实,内陆核电建设需要加快研究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为“十三五”期间核电稳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上,突破核电技术瓶颈,提高核电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三代核电机型的国产化、自主化,才能为核电“走出去”、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奠定坚实基础;在核电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上,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既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开工不足的问题,也面临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的问题;在加强公众宣传与沟通方面,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核电产业体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
为此,核能行业协会也将进一步加强对核能行业重大问题的研究,张华祝表示:“协会举办的相关研讨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把这些行业诉求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是我们2015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而促进核能行业安全发展,被张华祝视为“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据记者了解,与此相关的工作计划也已逐层开展,包括核电同行评估及经验交流、组织专家对核电厂的应急演习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公众沟通同行评估》《核安全法立法技术支持》等活动及课题研究。当然,时下最热的中国核电“走出去”,也是核能行业协会主打的一个着力点。记者从年会上获悉,2015年,核能行业协会将继续推进与加强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美国核电运行协会(INPO)、英国核工业协会(NIA)等的双边合作关系,协调与法国核电标准规范协会(AFCEN)、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等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实施,为企业“走出去”积极创造条件,并且将举办多场与此相关的技术交流活动。
“华龙一号”成主角
年会,只是中国行业协会4月份的重头戏之一,由其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也在年会之后隆重开启。据记者了解,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等10个国家的近200家核电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参加了本次核电展,展会也成为了中外各个核能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和最新发展动态的一个好舞台。在为期3天的本届展会上,展示内容几乎包含了整个核能产业链条:反应堆、核燃料循环技术与产品、输变电技术与设备、核事故应急通信器材、核电科普等内容,应有尽有。
这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推出的“华龙一号”模型,随着“华龙一号”首堆落户福建福清核电,可以预见,“华龙一号”的关注度也将越来越高,展览会期间围绕着其模型的参观人群络绎不绝只是一个小小的“热度缩影”,两大集团围绕“华龙一号”开展的一系列信息发布和商务活动,也表明了“华龙一号”已是中国核电建设和“走出去”的一个主角。这样的一个主角身份,对于带动装备业“走出泥淖”更是被业界看好。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龙一号’首堆建设国产化率将不低于85%,批量化建设后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95%,关键设备供货可以依托现有核电机组已经形成的国产化能力。”显然,由“华龙一号”而生的产业群集效应已逐渐凸显。
各国明确核能发展方向
展会期间同时举办的世界核能发展论坛也反响热烈。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了相关报告,就核电发展、强化核电安全监管,核能技术路线、发展战略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与会各国能源主管部门代表的发言来看,大家的共识是一致的:尽管“后福岛时代”世界核能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但核电作为一种安全、低碳的能源,必然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其中,事故发生国日本的核能动向“依旧不变”。
日本原子力产业协会理事长Takuya Hattori在论坛上坦言,福岛核事故让日本民众对核电利用失去了一些信心,政府放弃核电转而依靠火力发电,却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火电需要从海外购买化石燃料,导致了电价上涨,企业电费比事故发生前增加了30%,家庭电费增加了20%,此外,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困扰着日本。为此,“日本重启核电势在必行,日本将继续把核电作为三大基荷电力之一,但核电占比可能比之前降低一些。”即使现实仍有颇多难题,但日本对核电的规划仍然值得期待。“日本今后也将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对核电的先进技术进行研发,努力营造一个运管透明、问责严格的核电发展环境,重新赢得公众认可和支持。”
此外,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美国将投入更多精力推进小型堆、快中子堆和高温气冷堆的工业化和商业化进程,核电也将继续作为美国国家清洁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能源部驻华官员Heather Bell表示,“美国未来将更多关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减轻化石能源压力,提高机组发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