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资源瓶颈 国内钢企盼铁矿石“国家战略”
作者: 2011年03月24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早在200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就曾提出“建立国家铁矿石资源储备机制的建议”。时过境迁,彼时,买卖双方还在为价格涨跌问题争执不下。此时,年度定价的“长协矿”谈判已经被三大矿业巨头擅自摒弃,季度定价取而代之
早在200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就曾提出“建立国家铁矿石资源储备机制的建议”。时过境迁,彼时,买卖双方还在为价格涨跌问题争执不下。此时,年度定价的“长协矿”谈判已经被三大矿业巨头擅自摒弃,季度定价取而代之,甚至开始了现货价的买卖。
近日,刚刚当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的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建议,将铁矿石等资源储备上升为国家战略。
朱继民接受采访时说,钢铁是基础产业,能耗最大的产业,一方面,要提高质量,实现减量消耗;另一方面,要把国家资源、尤其是铁矿石资源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同时,要加强共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包括国家在制定铁矿石资源政策方面,要鼓励节约利用,鼓励“走出去”等。
降低对外依赖 延续定价谈判
如果说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是钢铁业界的年度大戏,那么从去年开始,这部大戏已经、或者说是暂时地告一段落。面对新的定价机制,国内钢铁企业无奈之余并不认同,更不想就此妥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10年是中国的钢铁行业实现利润水平最低的一年。
我国铁矿石进口逐年增长,去年中国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程度达到62.5%。那么,为何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这么多,而恰恰失去了话语权呢?
“毋庸置疑,中国铁矿石对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朱继民表示。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澳洲、巴西、印度、加拿大等国家为我国钢铁发展提供了铁矿石等原料,支撑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由于这种高度的依赖或者是需求,加之目前国外铁矿石高度垄断,给原有的铁矿石谈判机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此,朱继民表示,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减少对外资源的依存。
首先,要在“十二五”期间把钢铁的等级、性能、强度提高到更高等级,减少钢铁的消费。“如果钢铁的等级普遍提高两个等级以上,整个钢铁的需求量可以减少10%,甚至还要多,那么就可以减少到几千万吨甚至是上亿吨的消费。如果减少消费一亿吨钢铁,就意味着可以减少1.6亿吨的矿石依赖,也可以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要加大我国自有矿山的勘探和开采,减少对国外资源的依赖。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