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脱贫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户。”距离连云港市花果山风景区30多公里的圩南村,是华东石油局帮扶脱贫的结对村。负责在这里蹲点的扶贫干部张君华说,2年的帮扶,最值得欣慰的是,村民的观念改变了、村部的大楼树起来了、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
圩南村的早晨
11月8日,记者一行从泰州驱车300公里赶往距离花果山只有30公里的灌云县圩南村了解华东石油局在该村脱贫帮扶的情况。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见到了蹲点扶贫的干部张君华。他笑着说:“欢迎你们来到圩南村,老百姓也戏称这是‘为难’村。”
张君华,原是华东石油局油服中心油建项目部的副科级干部,2016年2月入选江苏省扶贫工作队,从走上扶贫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把圩南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乡。
华东石油局扶贫蹲点干部张君华在卫生所检查工作。
?
圩南村的小孩在新建的卫生所里挂水。
?
张君华在卫生所里了解挂水小朋友的身体状况。
?
??? 记者一行来到了圩南村新建的村部,楼前卫生室内有几个感冒生病的孩子在打点滴,广场上五星红旗在蓝天下迎风飘扬,橙色的“农村淘宝”广告牌格外显眼,还有不远处圩南村的文艺大舞台和围墙上的文化长廊,都洋溢着乡村文化的浓烈气息。
圩南村部的文化墙
圩南村老村部的原貌。
2017年5月份建成的圩南村村部。
“以前的村部太破随时都有坍塌的风险。为了给村部建幢新楼,君华副书记到处去筹钱,落实了85万元的资金。从今年3月份村部动工到5月份建成,他天天蹲在现场抓进度抓质量,中午饭常常就在现场对付着泡个方便面。你们看现在500多平方米的新村部,除了办公用房还设置了医务室和农村淘宝机构,楼前的空地上还被打造成露天影院。村民的业余文化丰富多啦!”村党支部书记潘正林介绍说。
圩南村的村民在门口晒太阳。
圩南村有2000余常住人口,其中贫困88户222人,约占常住人口的10%。在张君华来这里之前,全村没有1盏路灯,8条生产路7条都是土路,晴天尘土飞,雨天一身泥,很难行走。
一年多来,张君华多方筹集扶贫资金近30万元,用来给圩南村修路。如今村内已建成纵横主干路各1条,各生产组之间的土路也大多变成了水泥路面,并且安装了第一批太阳能路灯16盏。
华东石油局援建的乡村道路。
圩南村的小朋友在新建的水泥路面上骑车。
村民潘雷说:“这两年我们村一点一滴的在发生变化,路变宽了,晚上出门也不用打电筒了,来到文艺大舞台跳跳广场舞,感觉自己也像城里人。”
张君华告诉记者,村里能争取到的扶贫资金是有限的,无法“砸”出脱贫村,只有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变“输血”为“造血”,才能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养殖塘里的水蛭苗种
张君华在水蛭养殖基地检查。
圩南村的村民在收获水蛭。
收获过后的40亩水蛭养殖基地。
经过多方调研,圩南村筹集扶贫资金43万元,划地40亩,开办了水蛭养殖的项目合作社(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该项目与常规农业种植相比,产业连续性好、市场价值高,对环境无污染,在灌云本地就有千万元以上的市场潜力,还能有效带动地方劳动力就业。今年第一批水蛭收获300多斤,按照900元一公斤的市场价格,创收近20万元。
新村部援建单位的纪念牌。
“有了集体收入,圩南村就有了长久发展的动力。”张君华告诉记者,“好的项目就像母鸡可以下蛋,再靠蛋孵鸡。村里以后的绿化、照明、实验田开发都要靠这些项目挣来费用,所以一定要把这第一个合作社干好!”
转眼,张君华来到圩南村700多天,即将履行完扶贫的工作任务回原单位上班。对于圩南村的未来,他仍不遗余力地在规划和设想:“圩南不仅要养水蛭,以后还要在水渠种植莲藕、在河道养鱼、搞豆丹养殖试验田等等,创建多种产业经营模式,提升产业风险的抵抗能力,保障圩南村的长期发展。”
文艺大舞台的建立丰富了圩南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华东石油局的小张是个真汉子,这两年为圩南村做了不少实事。正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脱贫的道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户!小张用他的尽心尽责,将脱贫致富的金豆子撒在了这片土地上,圩南村终于不再为难啦!”圩丰镇党委书记庄占忠说。(沈志军 王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