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的稠油油藏大多埋深在500米以下,具有浅、薄、稠的特点,属于典型的难采稠油油藏。长期以来,该厂主要用向地层注蒸汽改善原油流动性的方式开采稠油。经过注汽、焖井、放喷、开抽几个环节,稠油井完成一个蒸汽吞吐周期。
该厂杨楼油田杨浅3区Ⅳ6、7层原油黏度高,属特超稠油,以水平井开采为主,油井生产周期短,日产油水平低,开发成本高。
在杨楼油田Ⅳ6、7层水平井中,吞吐周期达10个以上的井占开井数的3/4,控制储量48.5万吨,采出程度仅为8.39%。
对策
该厂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人员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论证,并赴其他油田学习调研,决定开展杨楼油田水平井二氧化碳强化采油技术现场试验。
工程技术人员与地质研究人员一起,对特超稠油油藏开展详细评价。他们认为,解决难题的途径就是有效封堵汽窜通道,调整剖面动用层段,补充地层能量,加速油水返排,降低原油黏度,从而提高有效动用程度。
按照参考借鉴、优化应用、针对治理、技术集成的原则,技术人员在借鉴胜利油田HDCS(水平井+降黏剂+二氧化碳+蒸汽)强化采油技术的基础上,对前置氮气段塞、降黏剂筛选、注采工艺管柱等多个节点反复优化,形成了一套更适用于该厂特超稠油的二氧化碳强化采油工艺。
“为使二氧化碳强化采油技术更具适应性,杨楼油田现场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初期试验阶段、规模试验阶段、优化调整阶段。”工程所党支部书记王若浩说,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多个工艺节点进行技术筛选和优化。
密集的方案论证会贯穿工艺攻关始终。为优化降黏剂浓度,项目组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做了上百组室内试验,为每口油井量身制定合适的降黏剂使用参数。仅此一项,单井措施投入降低近5万元。
为取全取准油井第一手资料,项目组成员驻扎施工现场,确保每一项参数严格按照设计执行。
为准确分析措施效果,技术人员为每口井建立资料库,不同生产阶段的原油黏度、pH值、二氧化碳溶解度等关键参数均有详细的跟踪资料。
效果
今年初,首口二氧化碳强化采油工艺试验井杨浅3-平8井开始见效,峰值产油达16.9吨,日均产油由措施前的0.9吨升至8吨,试验获得成功。
随后,技术人员又在该区块选取4口井进行优化试验,有效改善了油井吞吐效果,吨油操作成本大幅下降。
为实现规模化应用,技术人员结合5口试验井的实施情况,优化工艺参数,并在杨浅3区块5口井推广应用,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二氧化碳强化“解稠”工艺逐步完善。
“截至目前,杨浅3-平13井应用二氧化碳强化采油技术后累计生产70天,日均产油6.4吨,效果良好,厂领导还专门给我们送来了局长特别奖!”9月5日,工程所所长靳水生说。
“该技术有助于无效区块降本减亏,也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该厂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技术人员将持续优化,并将该技术扩大到直井上试验,争取在低油价寒冬期实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