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核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重点关注的领域。
今年全国两会,针对铀资源,李子颖第三次提交了关于加强铀资源勘查开发的提案。他建议国家划定战略铀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制定有效措施,为建设技术先进、成本领先、绿色高效、接轨国际的铀资源大基地奠定基础,切实提升战略铀资源生产保障能力。
李子颖认为,铀资源是军民两用、高度敏感、具有放射性的战略资源。在日益复杂的国际新形势下,保障这一战略资源长期、稳定、安全供应,意义十分重大。
据了解,2000年以来,通过科技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在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松辽、巴音戈壁等6个盆地取得了重大突破,落实了万吨到十万吨级铀矿资源基地,不但重塑了铀矿勘查开发的新格局,而且使大型及以上规模矿床的资源量接近铀矿资源总量的60%,其中近一半为砂岩型铀矿,为地浸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
但是,在这些多能源盆地内,煤炭、油气等资源所在的区域都已经登记矿权,因而对于位于这些资源上方的铀资源来说,没有矿权,意味着将无法获得开采该盆地的铀资源的开发证。
为此,李子颖第一次关于铀资源的提案是从军民两用战略资源的角度,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优先设置铀矿权。这一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后来,为进一步落实北方盆地铀资源的开发,李子颖再次针对铀矿矿权提出提案,希望鄂尔多斯多种资源能够得到协调开发。他说:“铀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核工业发展的基础,煤碳资源当然也是国家资源,这就需要统筹协调考虑。在鄂尔多斯盆地,铀资源在最上层,煤油气处在下层,从开发设计的角度来讲,铀资源应该优先开采。另外,从环保的角度讲,铀具有放射性。如果先开采铀资源,不仅可以确保其它资源开采时的人员安全,还能保证环境不被污染破坏。”
对于李子颖第二次的提案,有关部门也给予了答复,而且协调相关企业签订了协议。
“虽然较此前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铀资源开采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李子颖说。为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第三次提交了关于铀资源的提案,希望在解决铀资源矿权的问题上再往前推进一步。这次则侧重于军用的角度,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充分考虑铀资源的战略属性,协调各方,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李子颖为什么如此锲而不舍?他表示,当前,我国地浸采铀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大,半壁江山成为国内铀资源的主要产能地。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我国铀资源的保障与供给都将会受到影响。没有前端的铀矿勘查开采,核工业的粮仓不产“粮”,核燃料、核电等核产业自然就做不了“饭”。
而对于目前国际铀价比较低的现状,很多人认为可以通过进口来解决铀资源问题,李子颖说:“无数事例证明,你有,别人可以与你交易;你没有,别人立刻涨价。如果北方盆地铀资源矿权问题能够得到很好解决,从资源供给的角度看,能够更好地保障国内铀资源需求;从市场的角度看,能够平衡国外铀价;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可以保证国内勘查开采铀资源的队伍和能力。”
为了加快北方多能源盆地中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开发进度,切实提高战略铀资源的保障程度,实现资源保护、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李子颖建议,一是将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连盆地中东部、松辽盆地西南部等地区列为首批战略铀资源国家规划矿区。二是明确战略铀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内铀矿勘查开发的优先权。在发挥核工业铀矿勘查专业队伍作用的同时,鼓励油气和煤炭矿业权人合资合作开展铀矿勘查;按照“空间划开、时序错开、综合利用、合理避让”的原则,统一规划、统筹部署,协调开发铀矿和其他矿产资源,并避免造成放射性环境污染。(盛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