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申立新,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主持核学会秘书处工作,主要负责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举荐和咨询建议工作。
9月21日~24日,“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四川绵阳召开。本次年会共设置了12个分会场,24个专业分会口头报告了1336篇论文,全面展示了核科技界。在4天时间里,核领域的20余名院士以及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核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官员、专家、高管等1300余人,围绕核科技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基础问题展开了交流。
中国核学会是由核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社会团体,促进核科技的繁荣和发展是核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搭建一个核行业的学术平台,为大家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以促进学术发展,这是设立学术年会的初衷。在今年的学术年会上,当核科技工作者相聚在一起时,他们共同发出的声音响彻业界,这就是《关于积极推进我国核电建设的倡议书》。
这份《倡议书》由中国核学会联合24个专业分会和全国22个省级核学会共同签署并公开发布,凝聚了核科技界的广泛共识,表明了广大核科技工作者的态度,道出了大家心中的声音。
当前,中国核工业的发展迎来第二个春天,作为专业人士,在学术年会这样一个重要平台上,我们要把一直以来的思考、想法告诉公众。比如,受到广泛关注的内陆核电问题,我们认为,在内陆建设核电站是采用世界上最先进、最安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按照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建设,不会污染长江和相关水系。湖南、湖北和江西的三个厂址条件优越,各方面准备工作到位,具备开工条件。比如,实施核电“走出去”战略,核科技工作者乐见其成,也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术年会上,大家对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等产业也都发出了一些声音。
中国有句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对核行业来说也是如此。一些核的负面声音出现后,有些核科技工作者对此不屑一顾,有些人想反驳却又没有平台,还有一些人发出了声音,但因为是个人的、零星的,没有引起舆论和公众的重视,导致专业人士的正面声音显得有些微弱。这样的后果就是,舆论和公众听到的总是负面声音多、正面声音少,甚至会质疑在中国发展核工业到底行不行?中国的核科技界到底具不具备这种能力?
事实是,就在本次学术年会上,中国核学会发布了“2013~2015年度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我们特别强调这些科技进展都是自主研发和重大创新。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开工建设、中国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建成、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CAP1400通过核准评估……这些科技进展的集中发布,彰显了中国核工业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实力,坚定了我们在中国继续加速推进核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等产业发展的信心。
今年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不仅对产业界,对科技界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60多年前,当杨承宗回国时,带来的不仅有碳酸钡镭标准源,还有约里奥·居里“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要有原子弹”的建言;1955年,正是李四光、钱三强等科学家,在积累了大量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走进中南海,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介绍原子能发展的情况,并演示用盖革计数器测量从广西采来的铀矿石标本,促成了中国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
60年一甲子之后,中国的核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国的核科技工作者也从原来的凤毛麟角,发展到现在,仅核学会注册成员就有9500余人。同时,核科技界还有了核学会这样一个组织,有了学术年会等平台,有了核科普公众开放活动、“魅力之光”杯全国中学生核电科普知识竞赛等直面公众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向各级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
核科技界一直是推动核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体现在他们源源不断作出的科技成果,也体现在他们不断将核知识普及给政府、舆论和公众。埋头科研、抬头发声都是在展现核科技界的责任和担当,中国核学会也乐于承担组织者的重任,愿意为大家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