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最新公布的月度报告称,7月其原油产量创三年新高。步入熊市的国际油价应声再度探底,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破50美元/桶。在需求疲软、油价不振的情况下,中东产油国竞相增产,美国页岩油产量回升,令国际石油市场可能面临从供给导向转向消费导向的趋势性变化。
从供需格局看,随着油价下滑一年后仍不见反弹,市场竞争态势正发生改变。石油出口国加大生产量,以免失去更多的消费市场份额,伊朗核协议谈判近期取得突破,伊朗石油产量开始大幅增长。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国际能源署等机构不久前作出的判断:石油出口国之间竞争之激烈程度可称之为一场“石油战争”,而且一时看不到结束。
“减产保价”这一次没有被欧佩克视为应对国际油价走低的良方。究其原因,欧佩克成员国之外的石油生产和出口量的扩大、石油进口国的供应来源多元化努力、石油储备能力的提高、节能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加快运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上升等,逐步降低了国际市场对原油供应量减少的敏感度。
对于石油出口国,欧佩克成员国之间,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之间都是同质竞争。因此,这些国家一直努力减少对单一产品出口的依赖,途径包括打造石油产业完整产业链,通过技术研发提高自身在国际石油和化工产品供应市场的竞争力和份额。今年初,加工能力为40万桶/日的沙特延布炼厂投产,便是一例。
对于石油进口国,则大力投资节能和燃料转换,将本该花在进口油气上的资金留在国内。同时,节能和燃料转换过程能够催生新技术、新设备等产业链。向国际市场出口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更能为总体上处于能源进口依赖的经济体带来新兴产业领域的收益。此外,历史上原油炼化环节的灵活性程度较低,一个炼厂提炼一个油田的原油,可减少设备检修或更新所造成的再投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进口国成功地将同一炼厂提炼不同品质、多个来源的原油的愿景变成了现实。这促使石油进口国减少了对单一进口市场的依赖。
石油供需两方面同时出现的这种结构性的、多种能源产品和服务的“拉锯战”,因为近年美国非常规油气产量超乎预期地持续大量上升,而到了某种临界点。不过,美国现在依然是油气的净进口方,即便乐观估计,美国真正实现自给自足也要到2030年前后。而且,美国修改其原油和天然气出口禁令尚处于一些智库发出呼吁的阶段。以欧佩克为代表的传统出口方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的出口方之间的消费市场争夺战之说,目前还不成立。
总之,油气进口国不能坐等收益低油价的好处。从国际石油产业链的长期发展趋势而言,不同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真正的较量是:谁能够提高在动荡不断的全球能源市场中的自主程度。(查道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