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公司在进口原油一程接卸工作中,通过采取加强计量监督作业流程、严格接卸作业各环节的管控以及加强对作业人员考核等措施,一程接卸损耗率在2014年比2013年下降42.2%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又下降了15.6%。
管道公司2014年接卸进口原油超过了1亿吨。庞大数字的背后,意味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千方百计降低一程接卸损耗率,确保每滴原油都“颗粒归仓”,对提高有关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管道公司在去年修订完善了加强原油接卸的相关规定,并通过邀请国内专家、举办专题研讨等方式,加强对作业人员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作业人员油轮接卸理论分析和操作技能。同时,该公司还加强了对作业环节相关人员的经济考核力度,每季度进行奖惩兑现,有效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目前,管道公司进口原油接卸已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工作流程。在每艘油轮到港前,都要提前获知原油数量和品质情况,认真比对分析提单、装港、含水等信息,制定合理的卸油计量方案。靠泊后,管道公司员工登船对船方操作和商检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短量、明水等异常情况进行重点管控,认真把原油的“秤杆子”,严防“短斤少两”和“以水充油”事件的发生。今年2月20日,一艘装载着27万吨巴士拉原油的油轮靠泊在大榭岛原油码头后,管道公司大榭岛油库员工登船与商检一起进行检舱时,用油气水界面报警仪对首个船舱进行检测时,就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这意味着船舱内可能存在明水。但是,大榭岛油库在提前获得的该油轮的相关资料时,却是该船原油的明水率为零。这一异常现象立即引起了大榭岛油库员工的警觉。由于多次使用试水膏测试均未见变色,因此船方坚决否认油中含水。大榭岛油库员工提出必须取舱底样进行核实,取出的样品用肉眼就能看到存在明水,船方当即哑口无言。大榭岛油库员工遂对每个船舱都进行了仔细检测,经过近6个小时,直至当天午夜,共检出明水1377立方米。船方“以水充油”的把戏被彻底揭穿,管道公司员工为中国石化挽回了一次重大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