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944年,美国梅索尼兰公司(Masoneilan)首先提出了调节阀流量系数的概念,用于量化调节阀的流通能力。流量系数的定义:阀前后压差为6.895kPa(1psi),用室温水做试验,每分钟流过阀的体积(单位为加仑),即为该阀的流量系数,用CV表示。若阀全开时,测量得的CV值称阀的额定流量系数(额定CV),很快该流量系数的概念被全世界同行采用。调节阀的制造商都需测试和发布每个产品的流量系数,供用户选用,从此开创了量化选用调节阀的新时期。公制流量系数的定义:阀前后压差为0.1MPa(1bar),用室温水做试验,每小时流过阀的体积(单位为m3),作为该阀的流量系数,用KV表示,两者的换算关系数为CV=1.16KV。
为了正确地选择调节阀,必须根据介质、压力、流量、温度等工况参数计算调节阀流量系数,并以计算的流量系数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公称通径,因此选用每一台调节阀首先应计算工况的流量系数KV(或CV)。为此调节阀制造商先后提供了各种计算公式,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推出过阀前重度法(γ1法)、阀后重度法(γ2法)、平均重度法(γM法),前苏联推荐过压缩系数法(ε法),改革开放以前国内基本上都使用平均重度法。
1962年,Masoneilan推出了临界流量系数计算法(Cf或FL法),稍后对气体介质又推出多项式计算法(PN法),同期美国费希尔公司(Fisher)推出了正弦法(Sin法)。改革开放后,Masoneilan和Fisher为扩大产品销售,在中国发布了很多调节阀计算选型方面的书籍,还发送流量系数计算的光盘,使临界流量系数法、多项式法和正弦法三种CV的计算方法在国内广泛流传,替代了过去的重度法。1998年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发了IEC 60534—1998《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Valves》标准,推荐了膨胀系数计算法(Y法),2005年国内颁发了GB/T17213.2—2005《工业过程控制阀第2-1部分:流通能力安装条件下流体流量的计算公式》,等同采用了IEC 60534—1998标准,开始采用了膨胀系数法,稍后GB/T4213—2008《气动调节阀》发布时,有关流量系数的计算也改用了膨胀系数法。20世纪末,Masoneilan和Fisher都改用了膨胀系数法,那么前述的计算公式和光盘是否有用,还需看计算精度对产品的选型影响是否大。
2 临界流量系数法、多项式法和膨胀系数法常用的计算公式
膨胀系数法与另三种计算法相比,液体介质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是相同的,仅仅使用的符号不同,因此笔者不作介绍。主要区别在于可压缩流体即气体、蒸汽介质的计算公式,下面以临界流量系数法、多项式法、膨胀系数法三种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2.1 临界流量系数法
临界流量系数法常用计算公式见表1所列。其中Cf———临界流量系数;ρ1———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相对密度,kg/m3(ρ空气=1);ρ2———气体在进口温度时的相对密度=;p1———进口压力,100kPa;p2———出口压力,100kPa;Δp———压差=p1-p2,100kPa;qV———标准状态下(在绝对压力为1013kPa,15℃下)气体流量,m3/h;T———进口温度,T=273+t(℃),K;Tsh———蒸汽过热度,TSH=蒸汽温度-进口压力下饱和蒸汽温度,℃;qm———质量流量,1000kg/h。
表1 临界流量系数法(无附接管件)常用公式
2.2 多项式法
多项式法常用计算公式见表2所列。
表2 多项式法(无附接管件)常用公式
在表2中的公式与表1中的公式很相似,仅在分母上增加了多项式(y-0.148y3),其中y=
2.3 膨胀系数法
1)当可压缩流体为非阻塞流(X<FγXT)时,常用计算公式如下:
(13)
(14)
(15)
2)当可压缩流体为阻塞流(X≥FγXT)时,常用计算公式如下:
(16)
(17)
(18)
式中:X———工作压差与进口绝对压力之比,即Δp/p1;p1———阀的进口压力(绝对压力),100kPa;XT———阻塞流条件下,无附接管件的控制阀压差比系数,又称临界压差比;Fγ———比热比系数,其中Fγ=γ/1.40;Y———膨胀系数,Y=1-,若X>FγXT,则Y=0.667;ρ3———在进口压力(绝对)为p1、进口温度为T时,流体的密度,kg/m3;γ———比热比,空气的比热比为1.40,查表γ=CP/CV(此CV为定容比热);Z———压缩系数,用pr=p1/pC和Tr=T1/TC,查压缩系数图,pC———流体的临界压力(绝对压力),100kPa;TC———流体的临界温度,K;M———流体的分子量,kg/(k•mol)。
3 不同工况下流量系数的计算及误差分析
下面挑选四种典型的工况条件,同时用临界流量系数法、多项式法和膨胀系数法三种方法计算其流量系数KV,然后分析其误差。以下四种工况下的临界流量系数Cf,XT,蒸汽的Fγ从GB/T17213.2—2005标准中查得。
3.1 合成氨工况
合成气为混合气,主要成分是CO,H2;工况特点:高压,低压差,非阻塞流动;阀门结构型式:柱塞型阀芯角阀,Cf=0.9,XT=0.72;流量为15000m3/h,阀前压力为21.4MPa,阀后压力为20.6MPa,进口温度为45℃,操作密度为117.4kg/m3。调节阀KV的计算及误差分析见表3所列。
表3 合成气调节阀KV的计算及误差分析
注:1)因合成气查不到比热,视比热γ=1.4,则比热比系数Fγ=1。
3.2 氧气工况
氧气为纯气体,工况特点:高压差、阻塞流;阀门结构型式:低噪声套筒阀,Cf=0.90,XT=0.68;流量为30000m3/h,阀前压力为6.0MPa,阀后压力为1.5MPa,进口温度为40℃,操作密度为75.57kg/m3。调节阀KV的计算及误差分析见表4所列。
表4 氧气调节阀KV的计算及误差分析
3.3 水蒸气工况(一)
介质为水蒸气,工况特点:高压,高压差;阀门结构型式:带导阀的套筒阀,Cf=0.90,XT=0.75;流量为75 000kg/h,阀前压力为9.81MPa,阀后压力为3.5MPa,进口温度为540℃,操作密度为28.25kg/m3。调节阀KV的计算及误差分析见表5所列。该工况下,3个公式判断出两种流态。
表5 水蒸气工况(一)调节阀KV的计算及误差分析
3.4 水蒸气工况(二)
介质为水蒸气,工况特点:低压蒸汽,低压差,非阻塞流;阀门结构型式:柱塞型单座阀,Cf=0.90,XT=0.72;流量为230kg/h,阀前压力为0.45MPa,阀后压力为0.4MPa,进口温度为300℃,操作密度为2.066kg/m3。调节阀KV的计算及误差分析见表6所列。
表6 水蒸气工况(二)调节阀KV的计算及误差分析
以上四种工况中有高压差,低压差;有混合气、纯气体、水蒸气,所以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计算KV的结果来看,临界流量系数法(Cf法)所得的数值最小,多项式法(PN法)的计算值居中,且与Cf法非常接近;与膨胀系数法(γ法)相比,3.1节气体低压差时用Cf法计算所得的KV值误差最大,达-5.56%。3.2~3.4节计算值的误差在±2.4%之内。在调节阀计算选型过程中,根据介质的最大流量计算出最大流量系数KVmax,然后还要计算选用的流量系数KVe=(1.2~1.5)KVmax,即将KVmax放大1.2~1.5倍后才去选择阀的口径。尽管如此,上述的计算误差,如最大的-5.56%,反映到KVe上,其绝对值仍然很小,均不会影响到阀门口径的选用;另外上面提到的正弦法与膨胀系数法相比,其计算误差由于很小,因而在3.1~3.4节都可使用。
4 结束语
膨胀系数法不但计算精度较高,而且计算方便。与膨胀系数法相比,临界流量系数法、多项式法和正弦法的计算误差都很小,可以同时使用,不影响调节阀口径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