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加减乘除”谋嬗变
——温州市龙湾区打好创新驱动组合拳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国家级特聘专家陶烃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物理有机化学博士,曾任职于美国国家核磁共振应用中心,拥有40多项发明专利。两年前,他回国加盟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一家新材料公司。
“我的梦想与公司的理念不谋而合,那就是要在龙湾区做成一家世界一流的印刷版材企业。”陶烃带领的技术团队如今正瞄准国际最尖端的印刷制版第三代产品技术,力争实现CTP版材的更新换代。正是由于他的到来,龙湾区这家新材料公司一跃成为全国两家自主研发感光材料、掌握CTP感光胶技术的企业之一。
“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是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龙湾区委书记王军说,“单纯依赖要素驱动的时代已经过去,依托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的‘创新活跃期’正在来临。”
“减法”与“除法”: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解“低小散”
走进特福隆集团的生产车间,厂房里几个工人操作着几十台机器,有条不紊地生产着。这就是时下龙湾区大力推行的企业“机器换人”工作场景。
“从2005年开始,公司先后投入了2000多万元,把原来的普通车床改造成智能数控车床。”该集团的常务副总经理李锦硕说,实行“机器换人”后,集团人员减少了一半,产值却增加了3倍。
龙湾区有制笔、合成革、不锈钢、阀门、鞋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但企业一直在“低小散”怪圈中徘徊,企业规模很难做大。王军提出,在困境中突围的唯一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地转型升级。以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减员、减能、减耗、减污增效为核心的“四换四减”,目前正在龙湾区全面铺开。
据龙湾区经信局局长吴向兵介绍,2014年1月至11月,全区114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一半以上开展了“机器换人”工作,企业效益比之前增加了30%,实现新产品产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23.2%。
在做“减法”的同时,龙湾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好“除法”。“低小散”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众矢之的。过去外地客商常抱怨从外地一进入龙湾境内就能闻到空气中的一股怪味。龙湾区首先对对财政有突出贡献的合成革行业“开刀”:第一年削减50%的产能,第二年再削减30%。结果产值下降了5亿元,减能降耗10%左右。以“五水共治”倒逼合成革、印染、电镀、不锈钢等行业的企业减耗减污。全区累计关停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115家、规范提升38家。
转型“加法”:
“两化”融合促传统产业突围
“夏梦服饰”有一条专供“私人订制”西服的生产线。有别于简单意义上的量体裁衣,“夏梦”的订制是基于企业具有的技术储备:从数字化版型设计、原辅材料配套,到智能裁剪、个性化缝制,再到物流配送,一周时间西服就能送到顾客手中。
“夏梦”技术部负责人说,如美国客户下单后,版型就能通过计算机后台主动生成,工作人员一上班就能开始裁剪。订制一套西服的售价1万元到20万元,而一套批量生产的西服只有三五千元。目前,该企业已收到数百个订单。
龙湾区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为此,龙湾区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专门制订了详细的行动计划。根据总体目标,将建成一个区级“两化”融合创新服务中心,3至5个行业“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50家重点行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至3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幅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两化”融合已在龙湾区智慧制造生产、电子商务创新、骨干企业信息化提升等方面展开了行动,并在工业经济中产生了“化学反应”。据统计,2014年1月至11月龙湾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14.99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7.33亿元,同比增长24.7%。
升级“乘法”:
依托“高”“新”培育新兴产业
欧威科技,6年前只是个软件开发小组,入住温州高新区孵化器后,当年的科学构想催生出了国内首家专业研发、制造和销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光学检测系统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且产值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
2012年10月,继杭州、宁波、绍兴之后,浙江省第四个国家级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高新区在龙湾区挂牌成立。温州高新区在产业地图上,勾勒出了“2+2+1”的现代产业体系,即培育激光与光电、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团为领军产业,新材料、高新技术服务业为辅助,传统优势产业则主打“提升”牌。其中,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十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国字号”领军产业——激光与光电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去年共引进18个高端激光与光电项目,其中包括国际著名激光专家顾波博士创新团队的PEC激光高端设备集群制造港项目。
为增强产学研“黏结度”,龙湾区引进了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温州分中心、武汉国家激光工程加工中心温州分中心等12个公共研发平台,建成72个国家和省市级研发机构。去年温州市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签约,共同推进龙湾区境内的“两院一区”建设,即北航温州研究院、北航温州通用航空学院和智慧城市示范区。
随着众多研发平台和机构的落户,龙湾成了吸纳人才的“梧桐树”,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3人,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16人和温州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专家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型人才10人。
“夏梦”技术部负责人说,如美国客户下单后,版型就能通过计算机后台主动生成,工作人员一上班就能开始裁剪。订制一套西服的售价1万元到20万元,而一套批量生产的西服只有三五千元。目前,该企业已收到数百个订单。
龙湾区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为此,龙湾区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专门制订了详细的行动计划。根据总体目标,将建成一个区级“两化”融合创新服务中心,3至5个行业“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50家重点行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至3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幅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两化”融合已在龙湾区智慧制造生产、电子商务创新、骨干企业信息化提升等方面展开了行动,并在工业经济中产生了“化学反应”。据统计,2014年1月至11月龙湾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14.99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7.33亿元,同比增长24.7%。
(光明日报记者陆健光明日报通讯员黄日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