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并购重组的方式解决眼前困难,以未来数十年的发展需求定政策,以三十年前的心态再创业……昨天上午,在由温州市政府召开的振兴实体经济龙头企业座谈会上,温州市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家们谈问题、提建议,思路“神展开”,从历史到未来,对温州的实体经济发展之路进行了一次梳理。副市长胡纲高、市经信委主任林亦俊以及来自财政、地税、国土、规划等部门的代表认真记录了企业家们的各项建议,并就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和说明。
“重组并购是解决当前企业困难的最好办法”
我市近期将出台振兴实体经济“1+X”政策,各行业的大佬们对于企业重组整合的相应条款尤为关注。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明确表示,重组并购是解决当前企业困难的最好办法。
牵头企业能享受什么优惠政策?如何引入专业的中介机构?如何规划和推动促进温州更多行业展开重组整合?企业家们的问题细致而具体。
伯特利
阀门集团董事长黄胜丰曾于今年3月对业内一家企业进行了重组,他以自身为例建议说:“专业的第三方是重组顺利成行的关键;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手段,如
阀门行业,产品品类众多,企业间很容易形成互补,便非常有利于重组的成行。”
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敏呼吁说,政府应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在合乎法规的前提下,以让利于企业的心态推动重组的进行。
“出台优惠政策只是供氧,企业病根还在于融资不畅”
关于融资难的讨论几乎已成经济类座谈会上必备“曲目”,昨天的座谈会也未能“免俗”,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企业家们的抱怨声在减弱,建议与行动在增多。
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把企业比作病人,他说:“1+X政策出台解决的是外在问题,好比供氧,而企业真正的病根还是在于融资难。”他建议政府重视企业以往土地、建筑方面的不规范问题,给予相应解决,盘活企业资产。同时也提出,是否由政府牵头,大企业集团共同发起,成立担保公司,为企业服务。
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权也颇有共鸣:“担保额完全可以与企业纳税额挂钩,可以更灵活地将企业应收款、原材料、半成品等纳入抵押物。”
对于银行的吐槽也少了,海螺集团董事长邵奇星说,毕竟银行也是企业,现在他们正整合群体的力量,用以往攻克大客户的劲头,向银行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展示的形式,以求获得认可。
这些行业的引领者们也承认,在各种资金压力下,行业内企业家信心指数普遍不高。当前,温商们亟须以归零的心态,去找回三十年前的创业心态,重塑温州的企业家精神。
“现在是产业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恢复健康之后,未来要怎么做?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的发言明确地指向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后的未来。
对于实体经济的重振,龙头企业家们没有存疑。“温州实体经济基础非常扎实,只要内在问题调整好,马上就会起来。”郑元豹说。
“优化温州的产业生态”,是企业家们谈未来时最频繁的一个诉求。
“在温州,我们一件衣服的运输成本比在上海低9毛,一年就可省近亿元,这就是产业生态圈、产业链的优势。”邱光和说,如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产业生态圈的竞争。
“大企业的发展需要中小企业的支持,这就是所谓的产业土壤。”金帝集团总经理诸建锋说,即使金帝集团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都免不了在一些环节与家庭小作坊合作,大企业与小企业是一种共生发展的关系。
这个话题让许多企业家都颇为动感情,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立说:“企业家是种子,而政府提供土壤,温州要持续发展,政府应放眼未来几十年,为企业做好健康发展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