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歧口18-1综合调整项目钻井作业临近尾声,中海油服油田化学事业部塘沽基地的固井作业公司(下称固井作业公司)也将结束他们的使命。在过去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先后进行了23次固井作业,平均时效提高20%左右,无一意外事故发生。在这背后,离不开固井人在技术方案上的大胆创新和谨慎甄选。
根据表层作业方案,固井不占用钻井时间。项目开始后,井队全力以赴提高钻井效率,不同井位的作业间隔周期大幅缩短,而这也给固井出了一个难题。“相邻井位间的距离只有1.8米,泥浆极易穿过地层,渗透进临井的固井水泥浆里,影响最终的固井质量。”固井作业公司作业主管侯海鸥说道。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快速提高水泥浆的强度,在井间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经过反复比较,固井项目组最终选择了深水低温早强体系。该体系原本专门为深水固井作业而开发,此次首度引入渤海并大显身手。由于项目在早春季节启动,水面较寒,该体系的水泥浆能在四五摄氏度的水温下快速成型,形成强度,从而避免了泥浆的串槽现象。
除此之外,项目组还在减轻剂方面使用了人造微珠体系。该体系可将水泥浆的密度从1.90左右降至1.50,从而减少对储层的影响,并能将水泥浆的承压能力从过去的20兆帕提高至60兆帕,有效应对深井开发难题。(记者 陈雷 通讯员 马先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