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右一)在给徒弟演示设备操作
“刘大师在哪?快请他过来看看!”“这个加工程序,请刘大师确认一下!”……这些日常对话,常常发生在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仪调节阀公司)的金工车间现场。
他们口中的刘大师,就是该企业的首席技师刘平。
从1987年7月毕业进入川仪调节阀公司工作以来,他35年如一日扎根生产一线,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人社部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英才·技术技能人才于一身的高技能人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还有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刘平(右一)在测量产品
肯钻研
从普通工人到国家级技能大师
在川仪调节阀公司,刘平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30多年来,为掌握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他总是长期泡在车间里。在他手中,似乎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刘平最初到川仪时,公司里还没有数控车间,他成了金工车间的一名操作工。彼时,别人一天做10个零件,勤奋肯钻研的刘平就加班加点,做出20件。
随着技能越来越熟练,模具、多头梯形螺杆、薄壁件、细长轴的加工,钻头、刀具的刃磨等别人眼中的“老大难”,都成了他的绝活儿。他每年可生产加工各种规格品种的疑难杂件300余件,完成定额生产任务的200%以上,质量指标达到99.9%。
公司有了数控车间后,刘平又刻苦钻研数控加工技术、吃刀深度、走刀量,还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机械理论、CAD画图、CAM电脑辅助编程软件等。车间95%以上的数控加工设备他都能操作、调试及编程,逐渐成长为数控机床FANUC系统及普车的行家里手,并带领团队解决了斜面、曲面、球面、镜面等多项机械加工技术,使企业拥有承接高精度产品的能力。
2019年,该企业引进FMS智能柔性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加上刀具、夹具价值达3000多万元,搁置一天损失就超过1万元。
如何保证设备尽快投产,尽快提升产能与质量,成了当时的一大难题。
刘平便一直“死磕”在这几台设备上,每天10多个小时呆在车间,摸清机床各种参数、运行模式,并设计制造专用夹具20余套、非标刀具20余套,结果仅用半年时间便使其达到了最大产能。
▲刘平(左二)与徒弟们一起检查产品
善创新
参与研制的多个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刘平还与技术研发团队一起,致力于自主创新,解决了无数加工制造中的难题。
2003年,刘平随厂领导外出考察,承接下“导管”试制订单,他废寝忘食地在车间反复试制,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重新开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攻克后,终于解决了薄壁、异形、曲面的加工难题,成功完成了试制,为国家某重大项目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清洁能源,LNG(液化天然气)近年来备受关注。LNG低温阀系列也成为了川仪调节阀公司进军液化天然气行业的主打产品。
但天然气只有在零下163摄氏度的超低温下,才能转化为液态进行运输存储,相应的零部件精度要求严苛程度可想而知。其中,LNG低温阀部分零部件内孔表面光洁度要求达到镜面水平,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刘平又主动请缨,通过改进刀具、加工参数等一系列工艺,带领团队完成了LNG低温阀样机关键零件编程和试制工作,使该系列产品顺利通过验收。
在普通铣床上使用刃磨后的金刚石刀具实现镜面铣削加工;使用多刀装夹方式实现精密加工;解决细长轴薄壁件斜面曲面球面加工工艺难题……近年来,刘平带领工作室团队成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关,他参与研制的多个新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
▲刘平(左三)给团队成员讲解新产品
促传承
带徒40余人 个人技能倾囊相授
如今,退居“二线”的刘平,除了设备选型、新设备调试、参与重大技术工艺攻关外,他的一个重心,还在于带团队,把自己的技能、经验传承下去。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少师傅在带徒弟时都会有技术保留,刘平却是倾囊相授。对徒弟,他总是手把手的教、一对一的传,细节要点认真教授、重要环节亲自示范。
“他不仅将自己的技能、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他脚踏实地、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的精神也时刻激励着我们。”2018年进入川仪调节阀公司的蹇伟,是一名数控车工,也是刘平的徒弟,在刘平的带动和指导下,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在今年五月,刚刚获得重庆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刘平已先后带了40多位徒弟,有的成了生产骨干,有的成了技术能手,多次在国内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相继荣获重庆市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一等奖、第五届制造行业职工劳动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二等奖、重庆市第六届职工技能大赛数控车工项目一等奖、重庆市机械冶金系统首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团体一等奖、重庆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希望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能够投身其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也将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能、经验传承给更多年轻人,共同为重庆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刘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