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
初识黄永赞,那是我2019年8月应聘入职伯特利公司时。那时他分管安全生产兼宿舍管理。当时公司住房很紧张,是他想办法调配,把我安排到跟湖北老乡住同一个宿舍。
难忘的是,我这个漂泊的党员在外打工这么多年,先后在不同的企业工作过,那些年从没有哪个组织通知我参加组织生活。来到伯特利,黄永赞副书记主动邀请我参加了当月的主题党日内容学习,和公司正式党员坐在一起学习,随后还把我拉进支部流动党员微信群,让我这个流动党员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
自从添加黄永赞微信,才知道他和我一样,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在朋友圈里常读到他发表的散文,语言流畅,构思巧妙,细心品味,文字留香。从此,我和他以文结友,写的散文、诗歌都会请他帮修改,他也乐于帮忙。他还善于培养文学新人,公司内部办有企业报,而我写的文章被主编黄永赞精选后见诸报端。公司每期的宣传栏,都给我留着文学专栏,平时写的精短诗歌、散文、故事,多发布于此。
有了热心的辅导员和良好的氛围,我的写作热情一时高涨。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员工实行加班轮流制。这对于我写作,有了充裕的时间,这一年,我利用工余写的散文、诗歌近50篇,先后被中国乡村杂志、辽宁文学、大连文学、巴蜀文学、乡村精短文学、今日头条等10多家报刊杂志和全国网络平台采用。我还有一个梦想,想写一本小说,把我下岗这么多年,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合肥、鄂尔多斯、温州等地打工的亲身经历写成一本书。
书记员
同是打工人,黄永赞在他乡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温州,是浙江省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从安徽岳西县大别山区走出来的青年,27岁那年在一家国企工作差不多5年后因企业改制一朝失业。他很坦然;“铁饭碗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2002年春节刚过,他乘上驶往温州的客车,一天一夜的长途颠簸到达沿海城市温州。经老乡介绍,他进入了一家阀门企业,一开始在车间学做数控。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没学过车工,又不懂编程,硬是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渐渐地独挡一面。
文学,是他的爱好。炎热夏夜,酷暑难当,他忘却了一天的工作劳累,晚上蜗居在闷热的出租房里,把公司所发生的新闻及有价值的线索写成报道,为企业文化做出了努力,得到公司领导的肯定,从一线员工提拔为中层干部,走向管理岗位。
作为负责企业文化、消防安全、党群建设、特种设备管理、综合稽查等方面的工作,黄永赞深感责任重大,努力把每项工作做细,都视为人生价值的体现。作为党务工作者,他大胆创新,打造以“服务员工凝人心、服务企业助发展”为目标的“红领驿站”党建品牌,着力打造员工放松身心的休闲站、职工发展的加油站、人才培育的孵化站、转型升级的创新站。此外,黄永赞还牵头实施“萤火虫”党建工程,让每位党员的“萤火”之光,点燃助力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鉴于黄永赞在党建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先后被聘为市级示范品牌创建工作指导师、永嘉县两新党建导师。
创作员
黄永赞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干部、乡土作家,有著作出版,他也自然而然地传承了父亲的基因。
融入永嘉,黄永赞就把它作为第二故乡。用笔端书写行业论文,赞美温州,抒发新时代青年人真情实感。他发表的100多万字作品在全球阀门网、浙江企联网、永嘉文艺、楠溪江等近多家新闻媒体平台和刊物刊载,获征文奖、论文奖,演讲比赛奖20多次,先后获得70多项荣誉。他还和一批民间文化人成立读书学会,和新老永嘉人一道致力于传承东瓯文脉、传播学术真知、振兴楠溪文风、建设文化永嘉,带动了全民阅读。
2020年6月,黄永赞得知家乡主簿镇文化发掘小组正在撰写《印象主簿》一书,因多种原因搁浅,他主动承担起编纂、审稿、校对、联系出版社等工作,连续熬夜一个多月,双眼布满红丝,熬夜成了家常便饭。他说:“个人辛苦一点是值得的,这是一本难得的传承红色基因、介绍家乡人文山水的珍贵史料,对今后的主簿文旅事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温州,他是最早一批加入温州岳西商会,并义务承担起《温州岳西人》会刊主编任务。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黄永赞立即通过温州岳西商会党支部发出倡议,在大家的努力下,筹集爱心款32200元,商会通过多种渠道购买口罩2万只,护目镜900只,防护服500套,捐赠给家乡的医护人员。2021年春节受疫情影响,他选择了留温过年。留温期间,为丰富留守人员春节期间生活,他分批组织员工登四海山公园、赴梅岙赏梅、游雁楠逸园,让留温员工在传统的春节期间过得开心。
永嘉县一线人才成就奖、首届十佳新永嘉人、温州市十佳新居民、温州市民营企业思想文化建设特别贡献奖……这些荣誉,他受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