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石油报报道,从中石油储气库分公司了解到,中国石油今年共有25个储气库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均按计划推进。其中在役库扩容达产项目5个,新库建设项目7个,相国寺储气库将于10月完成全部扩容达产钻井工作。
目前我国共建成27座储气库,工作气量约159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石油在役储气库(群)工作气量达92.75亿立方米。另外,我国还有LNG接收站储罐,总储气能力合计222亿立方米,占全国消费量的6.8%。这一数字远低于国外平均水平,也是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的一大制约。
因此,近年我国高度重视储气能力建设。按照计划,2025年储气库工作气量要达到450亿立方米,比目前已建成在役储气库工作气量要增加近2倍。储气库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
01. 储气能力不足阻碍天然气发展
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和发展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过去十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从2010年的1076亿方,增长到2020年的3238亿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连年递增。据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预测,2025年全国天然气需求约在4300-4500亿方;2035年天然气需求达峰,约6500-7000亿方,随后需求下降,最终在2060年降为4000亿左右。
储气库在我国天然气发展中的地位又有多重要?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储气库是当前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和调峰手段。储气库作为天然气工业的“粮仓”,在天然气“产供储销”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调峰保供、应急供气、战略储备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我国共建成27座储气库,工作气量约159亿立方米,加上LNG接收站储罐,储气能力合计222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消费量的6.8%,远低于国外11.4%的平均水平,严重制约天然气行业发展。
2020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攀升至43%,天然气安全供应面临四大挑战:一是进口受制于人,2016-2018年中亚气不定期减供4000万立方米/日;二是资源与市场距离远,主力气区在中西部,而主要市场在东部沿海;三是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四是储气调峰能力不足。
储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储备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和行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短板。
02. “三桶油”储气建设新模式
有着“地下粮仓”美誉的地下储气库,是和我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国家工程,它是将天然气田采出的气体,重新注入天然或人工的地下构造中,从而形成的人工气田或气藏。
这就好比 “粮食”储备库,不同的是,大量天然气的储备不是随便装在瓶瓶罐罐里就行,需要油气专家们在地下找到“天生丽质”的构造,才能注得进、存得住、采得出。
中国目前最大地下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
呼图壁在蒙语中意为“吉祥”,3500米地层深处,一座巨大的人工气藏正开足马力,将天然气通过全世界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输往四千公里外的中国东部地区。今年8月3日呼图壁储气库第九注气期注气量突破19亿立方米,达到19.02亿立方米,为今冬明春冬季保供储足能量。
世界上最深储气库——华北油田苏桥储气库群
这里堪称世界上最深的储气库,平均深度达5000米,中国地下储气库大部分为枯竭气藏,且经过长期开采,地层压力低,建库钻井过程中地层易漏,易垮塌,同时中国储气库生产运行中既要经受住大吞大吐的考验,又要承受剧烈交变载荷和热效应的双重作用,这为中国储气库钻完井设计与施工带来前所未有的世界级挑战。中石油研发的抗200℃晶须纳米材料的韧性水泥浆体系,以其良好的塑性变形特性,让世界最深5399米、温度139℃的苏桥储气库群固井难题迎刃而解。
我国首个海上储气库群——冀东油田储气库群
今年4月15日,我国首个海上储气库群项目在冀东油田堡古2平台正式开工,为中国石油华北储气中心建设注入新的动力。项目投用后,可有效构建环渤海储气库群,大力提高环渤海调峰保供能力,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规划建设的冀东油田储气库群项目地处京津冀环渤海地区,该区域是我国天然气重点消费区。这一储气库群除了具有海上储气库群特征外,也是我国首个油藏改建储气库群。
中国石油提出了储气库建设的多种新模式。
一是在产气田与储气库联动模式。如格罗宁根系统由格罗宁根气田、附近两个储气库和周边小气田组成,用气淡季周边小气田生产气注入储气库,用气旺季格罗宁根系统承担调峰保供任务,保障小气田均衡生产,延长大气田生命周期。
二是气田开发与储气协同建库模式。该系统由稳产末期气田原有开发井组和新部署注采井组(拟储气库)组成,将气田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投资与储气库建设投资相结合,延长气田设施使用寿命、降低储气库垫底气量、缩短建库周期,实现一次投入两次受益,提升冬季调峰能力和气田资源价值。
三是气驱采油与储气协同建库模式。优选适合建库的油藏,向油藏顶部注入天然气,维持较高的地层压力,油田采收率平均提高26.7百分点;随着原油进一步采出,油藏次生气顶逐步扩容,具备一定规模的天然气调峰能力;最终实现储气库扩容达产,建成处理库并稳定运行。
四是“一井一库”与“盐穴单腔单库”模式。针对某一局部地区城市区域管网季节调峰、应急供气紧张局面,筛选该地区有利油气藏或盐穴建库资源,进行“一井一库”和“盐穴单腔单库”建设,灵活调峰应急供气。
这些模式都要创新集成应用储气库建库技术,包括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管理技术、三维一体监测体系和微地震监测技术、储气库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等。
中国石化建库资源丰富,具备建成区域天然气调峰中心的潜力,将重点打造大华北和长江经济带两大调峰中心;加快西北、东北地区应急调峰与提高采收率协同建设,建成西北、东北地区调峰站。 在大华北地区,打造“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协同运作的经营型调峰体系。在长江经济带,打造“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互补调峰体系。在华南地区,以LNG储罐调峰为主、储气库调峰为辅。在东北及西北地区,以储气库调峰主。
中国海油则创新形成共建、共享、共用LNG接收站的“苏豫模式”,即河南省属企业在中国海油江苏LNG接收站投资建设LNG储罐,由中国海油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营,满足河南省储气需求,保障民生用气。通过合作模式创新,形成内陆各省利用沿海 LNG储罐补长储气短板的“苏豫模式”,有效避免沿海小规模接收站及内陆LNG储罐遍地开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