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推进全面可持续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王福全 宋铁毅 刘江波
近年来,西北油田一方面展示了较强的抗风险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内部的深化改革持续推进。
他们聚焦管理链条冗长、权责不对等、机构重叠等结构性矛盾,通过专业保障一体化整合,全方位构建采油厂和管理区两级管理模式,持续优化员工人数;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融合,探井成功率已达到60%,远超国际同类油藏;推进智能油田建设,中小型站库、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采油井、站库实现数据采集,近三年人均劳效稳步递增。
专业保障一体化整合,提升管理效率,解决基层单位“大而全,业务重叠”问题
今年5月,西北油田对特种工程管理中心和供电管理中心两个处级单位进行整合重组,成立油田工程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油田特种工程服务、节能环保、水电供应等业务。重组后,两中心科级单位由19个压减至9个,专业化人员岗位优化减少近30%,专业力量更加集中。
从去年开始,西北油田依据主体业务需求,将5个专业化单位整合为3个,压减机关处室4个,6个处室合署办公,对涉及环保治理、注水注气、车辆管理等14项业务进行调整。
在采油厂层面,他们全方位构建厂区两级管理模式,减少科级行政机构6个,压扁管理区层面室中心48个,优化减少人员200余人。
减少优化出来的员工有效弥补了增量业务用工缺口。随着油田业务不断发展,采油厂和作业区增设生产监控指挥中心、安全环保督察队等机构,优化出来的人员补充到中控岗、安全生产监督员等岗位。目前,油田员工已减少至3980人,劳务用工、代运行用工3800人,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勘探开发一体化融合,提升开发效率,探井成功率远超国际同类油藏
在勘探开发方面,西北油田探索地质、工程、投资管理一体化融合。去年开始,油田打破勘探研究、开发前期滚动评价、开发研究等原有的串联式专业分工,成立顺北项目部、塔河碳酸盐岩项目部、中央隆起带项目部等并联式专业部门,由一个部门负责一个区块的地质研究、勘探开发评价和井位设计、部署等一条龙服务,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
“我们将塔中勘探研究所、塔河勘探研究所、油气开发研究所、油藏评价研究所等5个部门里研究顺北区块的人员集中到一起,不仅实现所有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共享,而且研究视角站位更高,井位设计、部署更加注重区块全局和后续开发工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曹自成说。
目前,西北油田勘探井成功率超过60%,而国际同类油藏勘探成功率为35%,大幅节约油气藏发现成本。
推进智能油田建设,提升运行效率,站库和采油井实现数据采集全覆盖
塔河油田八区的变电站中,一台名为“慧眼”的巡检机器人正在进行电气设备高负荷运行巡检,效率是人工巡检的21倍。今年1月,油田的第一条智能化配电线路投运,进一步提升平稳运行能力,优化维护人员。
在专业化领域加强智能化管理的同时,西北油田还持续打造智能采油厂,改变传统油田的运行方式。
目前,西北油田已建成以多个监控中心为载体,生产运行、安全管控、设备管理、技术决策一体化的采油管理系统。如今,19座中小型站库、28座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2000多口采油井、100多座站库实现数据采集全覆盖。油田在总采油气井增加600多口的情况下,用工总量减少1000多人,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作业安全风险均大幅降低。
作为中国石化第一家陆上油田智能采油厂试点单位,采油三厂目前正在着手制定智能化建设相关标准,2020年以前将逐步实现全厂8个片区生产现场智能化全覆盖,为西北油田全面建成智能油田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