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长期以来,金陵石化秉持“质量永远领先一步,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的质量方针,源源不断地向大江南北保供汽、柴油和航煤,至今已生产成品油1.8亿多吨,企业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好的声誉,产品被市场誉为名牌。
质量有标准,对所有误差说NO
4月7日,该公司炼油一部会议室,20多位入职一两年的年轻人正利用休息日集中“充电”,学习加氢裂化、柴油加氢等装置馏出口控制标准,这是运行部团总支组织的“质量日”系列活动,给这些新员工加上了质量这根弦。
质量是企业生命,企业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而产品的质量控制来自于质量标准。所以,该公司为了确保成品油的质量,从原油进厂,一直到成品油出厂各个环节,制定了40多个类别的质量控制标准,当然这些标准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了避免分析误差所引起的质量问题,该公司又依据标准制订了严于产品标准的一系列内控指标,将分析误差留在厂内,保证出厂产品的百分百合格。
日常管理中,该公司抓好企业、运行部、工区三个层次的质量管控和考核,在推进“日效益”的同时,实施“每日对标管理”,并且每月组织质量数据对比,分析落后指标的形成原因,对照质量标准制定改进措施。根据装置存在的质量风险,该公司制作了“十大质量风险”折叠卡,发放到班组每位职工手中。质检部门每天按检验计划,人工采集1200多个样品,报告7000多个分析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强化了内外质量控制。
运行部和质量管理部门对各装置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在当月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兑现,奖励先进,扣罚落后,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负责人员都对质量指标负全责。
该公司产品都依据标准生产和销售,在行业内起到示范作用,今年该公司质量人员参与了“粗白油”产品的行业标准起草工作,修订复审了10个中国石化二级企业标准。
该公司技术质量处处长卫建军说:“实行指标控制和标准管理,落实了具体的质量责任,实现了产品生产质量的全员、全天候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质量有风险,过程控制给OK
3月23日16:00,长江北岸的清江码头,巴拿马“阿卡尼”号油轮,装载了34050吨金陵石化航煤,徐徐离开码头,驶向海外。这是该公司航煤出口海外的一个镜头。
该公司是中国石化航煤出口的大户,也是出口到北美地区的唯一厂家,航煤质量风险的管控尤为重要。风险存在于产品全部的生命周期,风险的管控也是全员、全流程。
该公司炼油一部加氢裂化是航煤生产的主力装置,质量风险被操作和技术人员认真识别、细致分析和牢牢把控。运行部制定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方案,采取了全流程的控制措施,从原料源头抓起,平稳控制原料油、循环氢纯度、循环量等关键参数,保证进入反应器的原料尽可能洁净;同时,提高塔底温度,控制塔顶回流,仔细调整反应深度,保证硫化氢硫醇类物质所要求的脱硫率。指标控制非常严格,直接下达到每一个班组和具体操作人员,每一个轮班都保持精心操作,并根据质量指标及时作出调整,保证产品全部合格。
该公司制定了完整的质量风险控制与管理体系,覆盖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调和、分析检验、容器检查、产品出厂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到了质量风险识别到位不留死角,管控措施横向到边、落实到人,质量风险始终保持受控状态。质检中心采用保留样再测、标准物质校验、人员比对、仪器比对、室站比对等多种形式跟踪控制,该公司每年仪器核查2000多台次,保留样再测4000次左右,室站比对20项次左右。
该公司生产计划处处长陈忠基说:“质量是人、机、料、法、环等多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生产过程是质量风险管控的主要阶段,我们严控质量风险,为市场提供了质量过硬的产品。”
质量有瓶颈,技术攻关来PASS
4月9日7:00,朝霞映照在金陵石化高大的S Zorb装置上,资深首席技师孙同根爬上了反应器平台,观察着仪表数据,正在研究解决汽油辛烷值损失问题。
辛烷值是汽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汽油在S Zorb装置脱除硫化氢的过程中,也会降低辛烷值。孙同根领衔成立了降低辛烷值损失优化攻关小组,着力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试验,攻关小组采取调整再生风量与吸附剂循环量的方式,可以实现优化吸附剂活性,进而达到脱硫与保辛烷值的平衡。再生风量又取决于原料汽油的硫含量,首先要获知原料硫含量变化情况。为此,攻关人员首先排除了硫含量在线分析仪异常时的空白期,确保原料在线硫分析仪持续跟踪硫含量,得以及时调整吸附剂活性,实现了产品硫含量处于3-5毫克/克,辛烷值保持理想值。其间,攻关小组分别对反应氢油比、反应温度、反应总温升、稳定塔压力等工艺参数确定了操作范围,规范了工艺纪律,保持了汽油硫含量合格的同时降低了辛烷值损失。今年运行一个季度以来,产品汽油馏出口合格率全部达标,而且辛烷值损失同比下降46.67%。
加氢裂化装置催化剂是再生后的,如果催化剂性能衰减,就会导致变压器油倾点性能不合格。该公司攻关小组寻求解决办法,提高循环氢纯度和氢气氢分压,调整原料性质,将变压器油送至下游装置,进行加氢异构化处理,从而保持了质量合格。
孙同根说:“生产过程的控制,决定了质量指标的优劣,我们针对质量瓶颈的攻关,既推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也增强了产品质量的竞争力。”(窦富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