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昨天排队加气排了6个小时,还没给加满,这生意没法干了!”12月26日,返回大牛地气田上班的技术员张江龙从郑州一上出租车,就听到司机牢骚不停。身为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一厂采气技术员,他既感到愧疚,又深感大华北“气荒”带来的危机,暗自下决心要抓住机遇多产气。
华北油气分公司大牛地气田主要依靠榆—济输气管线向大华北沿线供气,进入冬季,天然气的需求量本来就大,加之国家推行“煤改气”政策的落地,出现了罕见的大区域“气荒”。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进入12月下旬,大牛地气田向榆—济管线的日输气量要达到850万立方米,以全力保障大华北地区民用气。然而,已生产15年之久的大牛地气田,80%的气井接近输气管网压力,气井就像体弱多病的老人,稍有风吹草动,对气井影响很大,日产气量会快速下降,尽管采气厂员工竭尽全力,日产气量仍一直在820万立方米左右徘徊。
“进入12月份,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气井冻堵频繁,要想增加1立方米气都是很艰难的。我们真是在一点一点地抠,能增加产量的措施全部都要用上了。”华北采气一厂副厂长郑锋说。
为尽可能缓解大牛地气田的保供压力,该分公司主动担当政治责任。自12月15日,他们减少东胜气田周边的工业用气量,牺牲经济利益。经大—杭输气管线将东胜气田气量返输至大牛地气田,每天返输量15万立方米,使榆—济输气管线的供气量每天增加至836万立方米左右。尽管如此,离集团公司要求每天还差十几万立方米,怎么办?
采气一厂及时发出稳产保产动员令,全体员工进入“紧急状态”,厂级干部全部下各采气作业区帮扶,层层传递压力。一天晚上,在采气作业六区值班的副厂长齐宏伟驱车几十公里,跑了4座集气站,每到一处都要询问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提出整改建议,并送去水果,为员工鼓劲加油。
气田的常规井数量较多,为保住这部分井稳产,主要以病态井治理为主,发现有病态症状的气井,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一天晚上,采气作业五区的一口井出现冻堵迹象,记者随车赶往现场,操作员工倒换一下采气树的几个阀门,实现了站内注醇解堵。“这样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避免冻堵影响气产量。”技术人员说。“深夜,气温低,气井越容易冻堵,也正是人犯困的时候,真是不想起床哦,我们还经常会通宵忙绿。”
“DPS—80这口井,往年因井筒内有问题,投产后2年多都无法正常生产,今年来我们采取了10多项补救措施,实现了复产,目前日产气量仍达到1.7万立方米。”在采气三区施工现场,张江龙介绍说。“像这样长期不能正常生产的井,我们盘活了5口,初期日产气量达到7万立方米。要是在往年,这样的关停井根本顾不上管,也不在乎这点气量,现在要斤斤计较了。”
前些年,在对气井进行压力测试时,一般需要30天左右,现在他们密切关注井筒内的压力变化,在压力变化不大,达到测试效果后,就提前结束测试,有的井可以提前5天时间恢复产气。
在输气环节,他们在冬季来临之前就对气田几条重要的输气管道进行清管作业,将管道内的积液彻底进行清理,确保输气畅通。前不久,当他们发现从首站到增压站近1千米的输气管道中,输气压力降低了0.5兆帕,这点压力变化会影响气量输送,于是,他们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日增加输气量5万立方米。
12月中旬,该分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召集石化系统内外承包商,针对影响气井生产的“病灶”,在现场试验他们的实用技术,力争气井生产稳定,尽最大努力冲刺产量目标。(马献珍 付豫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