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能全
11月14日至16日,第十七届中美油气工业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来自中美两国能源主管部门、石油天然气企业、咨询机构和新闻媒体等约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天然气,会上双方分别就两国天然气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及液化天然气(LNG)贸易和投资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笔者多次参加中美油气工业论坛,但本次论坛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会上中美双方政府、企业界热烈的讨论,充分体现了当前世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知道,天然气是当前世界能源行业的热点。在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刺激和本世纪初国际油价暴涨的推动下,天然气产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2000年至2016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增长了约1.2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长7.63%。更重要的是,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5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来自天然气。2016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3.54万亿立方米,消费量为3.55万亿立方米,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占24.13%,仅次于石油和煤炭,是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来源。
对于当前的中国,天然气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雾霾严重,必须尽快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已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天然气消费市场,本次论坛的主题可谓切中社会热点。
在本次论坛上,有很多美国企业向我国推销LNG,虽然不乏国际大石油公司,但更多的还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有的在美国北部的阿拉斯加州,有的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它们都提出非常优惠的条件,希望将体量巨大的LNG长期销往中国;而参会的美国政府代表则表示将积极协调解决双边贸易中诸如巴拿马运河LNG船运输和出口税收等问题。
两天会议中,美国公司向我国销售LNG的热情程度,不身在会场自然无法感受。这使我想起了2005年6月在新奥尔良市举行的第六届中美油气工业论坛。彼时美方代表表示,由于美国国内的油气产量已经达到顶峰,2025年至2035年,美国油气消费只能依靠进口,当时已规划要建设十多个LNG接收站,将从世界市场大量进口LNG。而我国恰巧也有相似规划。因此,会场上的气氛相当凝重,似乎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将立即展开LNG资源的激烈争夺。
如今世界能源形势发生了巨变,美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油气出口国。今天的形势是,中美不再争夺LNG资源,而美国企业迫切地想向中国出售尽可能多的天然气,占领中国市场。今天这样的巨变,是12年前在新奥尔良与会的中美双方代表所无法想象的。
这是页岩革命结出的硕果。美国《华尔街日报》资深专栏作家格雷戈里·祖克曼所著《页岩革命——新能源亿万富豪背后的惊人故事》一书,讲的就是美国页岩革命的过程,故事的时间段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13年上半年,涉及了如乔治·米切尔、奥布里·麦克伦登和谢里夫·苏基等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美国页岩革命知名人物。宁波会议期间,利用休息时间我读完了这本约35万字的著作。作为三十多年的石油行业从业人员,祖克曼告诉我们,就在中美双方在新奥尔良为两国未来可能要面临的LNG争夺战而焦虑时,米切尔等人的页岩革命已经基本成功,当然苏基还在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要建设从国外进口LNG的接收站,只不过今天这些接收站用于为米切尔等人出口LNG。
美国页岩革命之所以成功,与众多的像乔治·米切尔等石油个体户们的持续努力不无关系。美国页岩革命的成功得益于约8000家美国中小企业。多年来我一直呼吁对我国的能源体制实行市场化改革,我们的能源行业应该出现千千万万家中小企业,发挥这些企业的创造性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优势。
记忆深刻的是,第六届中美油气工业论坛结束仅两个月后的2005年8月底,美国南部墨西哥湾很多地区受到卡特里娜飓风的袭击,从电视上看到自己刚到访过的新奥尔良市很多地方已经面目全非,心痛不已。这次论坛期间,美方安排会议代表参观了亨利天然气配送中心。亨利中心的天然气价格是美国天然气市场的标杆,也是世界天然气市场的重要参照。本次宁波会议期间,中方安排会议代表参观了位于宁波市北仑区中宅村的中海油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非常巧的是,2005年这个接收站选址时,我作为专家参与了项目的可行性评估,这次现场参观并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得知接收站的经营很好,为浙江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心中非常高兴。
论坛结束后,我于11月16日晚回到北京,正好是本年度我国较大一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前夜,从机场回家的路上,无论是五环路上的中国石油加油站还是小区附近的中国石化加油站和民营企业的加油站,都没有出现排队加油的现象,看来我国的消费者已日益理性了。我更加希望看到的是,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在保证我国自身油气消费需求的同时,我国的企业也能到美国和世界各地去销售石油和天然气。(作者为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