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伊朗核问题的政治解决将谱写全球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新篇章
编者按:早在2002年,据西方情报机构和伊朗反对派组织披露,伊朗东部城市纳坦兹有秘密核设施,违背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这引发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制造浓缩铀的调查。
此后13年间,国际机构和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成立的“P5+1”组织,与伊朗就核问题开始了多次、持久谈判。伊朗作为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世界第四大石油储量国,占全球石油储量的9.3%,曾一度创下日产量600万桶的辉煌,也由于核问题遭到联合国制裁,其石油生产甚至下降到30万桶/日的低位,惨遭国际石油市场“遗弃”。
今年7月14日,奥地利维也纳,P5+1组织终于与伊朗达成了历史性的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协议,解决延续了近13年的伊朗核问题。用伊朗外长扎里夫的话说,这个协议的达成是“历史性的时刻”。
伴随着今年12月的伊朗解禁,全球地缘政治、石油市场和贸易体系将迎来新的冲击。
备受关注的伊朗核谈判于7月14日达成最终核协议,解决了持续13年的争端。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朗核问题的政治解决翻开了全球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新篇章,具有历史性意义。对于石油市场而言,伊朗石油产量回归意味着中长期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将更加充足,继续对国际油价构成压力。
地缘政治:缓解西亚北非紧张神经
从伊核协议的内容来看,伊朗通向核武器的路径均被切断,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机制也将是“永久性的”;对整个世界来讲,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得以巩固和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全球将变得更加安全。
对于西亚北非地区而言,伊核协议大大降低了因为伊核问题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利于缓解西亚北非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维护西亚北非地区稳定。在伊核谈判期间,以色列曾数次扬言要以武力摧毁伊朗的核设施。伊核协议达成,使得以色列贸然采取军事手段打击伊朗的可行性明显下降;同时也标志着伊朗结束了十几年来与西方的紧张对峙,重回国际社会,有助于提升伊朗在该地区的战略地位,也将使得沙特、伊朗等地区大国在该地区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
对于任期即将结束的奥巴马政府而言,伊核危机解决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突破,是其任内重要的政治遗产,有助于实现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12年来,美国动用了大量外交资源、战略资源、财政资源和军事资源解决伊朗问题,伊核协议意味着这一棘手问题的最终解决,美伊关系缓和也将推动双方在经济、能源和外交等领域的更多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伊核问题协议达成,但后期执行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7月18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称,就伊核问题达成的协议不会改变伊朗对抗美国的决心。他表示,伊朗与世界达成的这项伊核协议,不会改变伊朗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政府的立场,伊朗也会继续坚持帮助在也门、巴林和巴勒斯坦受到压迫的人民。
全球经济:促进伊朗贸易健康发展
过去几年,伊朗因核问题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严厉制裁,该国经济陷入困境。伊核协议达成有利于促进伊朗经济增长,提振伊朗与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发展。
当前,伊朗人口规模为7800万,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000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0.5%。受制裁影响,伊朗GDP在2012年、2013年连续负增长,通胀率在2013年曾一度高达40%;同时财政收入大幅削减,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如果伊核协议执行顺利,伊朗此前被冻结的超过1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将会解冻,有助于迅速改善伊朗政府的财政状况。此外,伊朗拥有全球第一的天然气储量、全球第四的石油储量,取消制裁后伊朗石油出口将获稳步提升,将为伊朗带来巨额外汇收入,并将刺激伊朗经济复苏。
此外,分析人士称,伊核协议的达成也给西亚北非一些国家带来了机遇,如伊朗邻国阿联酋的经济可能会因此受益。当前,阿联酋正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房地产业。制裁解除后,借助地缘优势,有望吸引大量富有的伊朗人前去迪拜和阿布扎比购买房产。
对于欧洲而言,核协议的达成,意味着欧洲有望重新恢复伊朗原油进口;同时欧洲也可以将先进技术设备出口至伊朗,欧洲主要石油公司也会寻求在伊朗能源业的投资机会。
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国经济界认为,该国有望在三四年内将对伊朗的出口贸易额提升到100亿欧元;德国商会(DIHK)表示,伊朗对石油天然气开采设备、化工装置、消费品、纺织品、食品等德国产品都有着潜在的巨大需求。对美国能源行业而言,伊核协议达成也有助于促进美国公司和银行业对伊朗能源业的投资,促进美伊贸易增长。
石油贸易:亚欧张开双臂迎接伊油
2011年受到制裁以来,伊朗原油出口量由制裁前的250万桶/日左右,下降至当前的130万桶/日,削减量超过100万桶/日。伊核协议达成后,今年年底之前,伊朗原油出口仍难有实质性增加,仅有小部分浮仓释放出来;2016年之后,伊朗原油出口有望逐步增加,年中出口量预计增加50万桶/日左右,年末有望在此基础上再提高30万~50万桶/日。
从出口流向来看,2011年底新一轮制裁之前,亚洲和欧洲是伊朗原油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其中对亚洲出口占比近70%,出口总量为160万桶/日左右;对欧洲出口超过20%,出口总量80万桶/日(含土耳其)。制裁实施后,除土耳其外,伊朗对欧洲近60万桶/日的原油出口全部停止,这部分原油更多被俄罗斯、沙特和伊拉克所替代。此外,伊朗对亚洲出口量也降至110万桶/日左右,削减的部分更多被沙特和科威特所替代。
目前,全球仅有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印度、土耳其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伊朗原油。根据伊朗石油部长的表态,伊朗的第一目标市场应该是亚洲,其次是欧洲。如果明年年初欧美对伊朗制裁撤销,伊朗对亚洲出口有望进一步提高,对欧洲原油出口也有望恢复。鉴于当前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充足,伊朗原油出口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增加出口、扩大份额,该国需要提供更优惠的贸易条件。
国际油价:供过于求延续弱势局面
短期而言,伊核协议达成仍对市场情绪构成打压,今年下半年,国际石油供应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甚至可能更为严重,国际油价仍将延续弱势。从中长期而言,伊朗石油供应的逐步恢复会压低国际油价远期曲线,低油价(布伦特油价在70美元/桶以下)将持续更长时间。
从价格结构来看,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轻质资源增加,同时沙特、阿联酋等国延伸产业链而逐步减少重质原油出口,使得全球轻重质原油价差较过去几年明显收窄。伊朗原油出口恢复后,初期可能有更多凝析油从浮仓释放出来,将进一步增加轻质资源供应;但随着伊朗原油供应逐渐增加,有望缓解中重质原油供应相对偏紧的结构性矛盾,或使轻重质原油价差有所拉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