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创 | 行业动态 | 企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市场评述 | 新品速递 | 原材料行情 | 综合新闻 | 阀门曝光台 | 阀门市场 | 阀门协会 | 本站动态

资讯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南海的资源开发和油气之争将在此持续演绎

作者: 2012年09月18日 来源:《能源评论》 作者:陈伟伟 浏览量:
字号:T | T
纯净、资源丰富、战略前沿……透过人们对三沙的赞美,不难发现这个最年轻的地级市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它的成立,不仅是办事处的升级,更是彰显国家管辖权的实际行动。在能源安全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南海的资源

        纯净、资源丰富、战略前沿……透过人们对三沙的赞美,不难发现这个最年轻的地级市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它的成立,不仅是办事处的升级,更是彰显国家管辖权的实际行动。在能源安全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南海的资源开发和油气之争将在此持续演绎。


        如果用“中国最纯净的海域”形容南海,的确实至名归。在这里干净到极致的海水中,随处可见万花筒般斑斓的珊瑚丛、游弋于暗礁浅滩上的热带生物,以及青翠旖旎、形似珍珠的小岛。更重要的是,在南海南北约1800公里、东西约900多公里的范围内,绝大多数地区尚处无人居住开发的自然状态。
        南海形状呈菱形,海底地势自边缘向中心呈阶梯状下降,由浅至深依次分布着大陆架或岛架、大陆坡或岛坡、中央深海平原等。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中建南盆地、万安盆地、曾母盆地等盆地呈环带状分布在中央深海平原四周,好像块块静谧的蓝宝石,镶嵌在南海中。
        然而,人间净土难得平静。近年来,美、俄、日等国不断加强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通过主动介入领土和资源开采的事件,试图打破业已形成的共识和平衡。
        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在永兴岛挂牌成立,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的管辖权得到巩固,我国对南海资源的控制和保护实质性提高。
        众说纷纭的油气储量
        说到三沙市的成立,总是绕不过油气,它不仅是与南海渔业、矿产、热带资源并列的财富,也是周边国家与中国争端的根源。
        南海具有极好的油气远景,据国土资源部地质普查数据显示,南海大陆架已知的主要含油盆地有10余个,面积约85.24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到南海大陆架总面积的一半。目前,南海周边的大多数国家均有油气发现,所以,这里被称为继波斯湾、欧洲北海和墨西哥湾之后的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然而,对南海油气资源量的准确估算值却众说纷纭。目前,全球有两种不同的资源评价思路:一是以生烃单元为出发点的成烃思路,这种思路在我国应用较广;二是以聚集单元为出发点的成藏思路,这是当前国外主流的资源评价思路,美国地质调查局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时使用的就是这种思路。
        另外,各国对“资源量”含义的理解和认识也尚未统一。在具体资源评价中,评价结果有多种形式,代表了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资源量,例如我国新一轮资源评价有三种级别资源量,即远景资源量、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三种级别资源量含义是不同的,数值也有较大差异,不能混为一谈。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中的待发现资源量有特定的含义,是指已发现油气田之外地区的尚待发现的资源量,不包括已发现油气田的待发现资源量,因此,不能简单按字面理解指所有待发现资源量。
        不同的评价方法使得出的结论差距甚远。199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南海地区海上盆地的资源估计为石油280亿桶,天然气7.53万亿立方米,约合115亿吨油当量;而根据我国第二轮资源评价结果,我国陆地油气资源量为994.03亿吨油当量,而我国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面积上的资源量为陆上资源量的39.84%~45.97%,即396.02亿~456.26亿吨油当量,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亿~300亿吨之间。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曾提出,对于总量的判断,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看起来,我国石油好像还可以开采八九百年,实际并不是这样的,有的资源是没有办法开采的。”因此,只有等到钻探与三维地震勘探完成,南海的油气储藏量才能被准确知晓。
        油气储量“南多北少”
        尽管油气储量尚难确定,但“南多北少”的分布已被全球业界认可。
        南海石油生成的年代主要在8800万年前,相当于恐龙时代。但是南海的形成(主要是南海中北部海域的形成)离现在充其量4000万年左右,没赶上生成石油的最佳时机。而在南海南部,由于有古南海的存在,石油生成条件良好,所以,南部的油气资源储量要比北部的更丰富。目前,南海最有潜力的含油气盆地当数南部海域的曾母暗沙盆地、万安盆地、南徽盆地和东纳土纳盆地。
        此外,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以气为主,以油为辅”。从已发现的油气田来看,油田规模不大,一般为中小型油田。气田则多数规模巨大,且具有成区成带的分布特征。油气田大致呈“外油内气”的环带状,油田主要分布在靠近陆地的陆架区或其上倾部位,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陆坡区及陆架区下倾部位,即石油主要分布在南海“聚宝盆”边缘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再往里才是天然气。
        然而,“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对中国来说很不利。由于南海南部靠近东南亚国家,丰富的油气资源备受觊觎。近年,周边一些国家纷纷对我国南海提出主权要求,意图争夺岛礁,并在南沙群岛等海域勘探开采油气资源。
        粗略一算,在南海海域参与采油的国际石油公司实际上已经超过200家。其中不仅包括周边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也几乎囊括发达国家所有跨国石油公司。我国传统疆界线内每年被盗采的原油多达5000万吨,相当于大庆油田的年产量,接近中石油年产量的一半。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介入南海,与周边国家形成利益捆绑,使南海能源争端国际化。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已开始着手在南海布局,中石油早在2004年11月就以辽河油田和大港油田为基地成立了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12月,中海油油气产量突破5000万吨,其中2000万吨来自南海东部、西部及东海几大海上油田。同年,中海油对外表示,将在未来20年内投资2000亿元,加大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力争建成一个原油年产量达到5000万吨“南海大庆”。届时,南海将真正成为共和国的“波斯湾”。此外,“十二五”期间,海南省将在马村港建设中海油新的服务基地,并在三亚建设中石油开发服务基地。
        不难发现,受政治、外交、技术等因素限制,我国在南海的油气开发仍限于南海北部海域,油气资源更丰富的南部海域尚未涉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曾说:“在我们走向深水的过程中,面临两大瓶颈问题:一是深水技术要突破;二是深水装备要具备。”未来,300〜3000米深海海域将是全球能源开发的战略制高点。我国浅海油气开采技术已可以自主完成,而鉴于深海采油技术却仍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我国仍要与国际石油企业合作开发。
        此外,地理位置也是未来勘探的难题。海南最南部与三沙市最远的地方距离约3000多公里,一旦进行海上油气作业,后勤补给、油气运输及钻井平台的工人如何安全换班,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经济的“油气运输线”
        近年,考古专家在勾勒出海上丝绸之路时发现,北宋后期新辟的航路大多是从闽粤出发,经南海北礁,过西沙永乐群岛、宣德群岛往南沙,通过马六甲海峡后由印度洋远至东非、欧洲。除阿拉伯航线,印度洋航线、波斯湾航线、非洲沿岸航线无一例外要经过南海。
        今天,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大型油轮及货轮在这一水域航行,其中,全球液化天然气总贸易量的三分之二通过这里。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从中东、非洲、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进口的原油,80%以上需经由南海运输。目前,中国通往海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经过南沙群岛海域。
        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20年,我国每天将从中东进口690万桶左右的石油,这占到我国石油需求的大约60%。尽管未来,我国的石油进口可能会采取海洋、管道运输等多种方式,但从成本角度考虑,海运的成本只有管道运输的十五分之一,所以,海运仍将是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
        在三沙市中,南沙群岛对海上能源运输尤为关键,因为它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守着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塞。目前,由我国台湾地区控制着南沙群岛的主岛——太平岛,大陆则控制永署礁、美济礁等7个岛礁,其他岛屿和岛礁等均处于其他国家强占。
        20世纪80年代冷战时期,苏联曾以越南金兰湾为基地与美国进行对峙。2001年,俄罗斯宣布关闭金兰湾海军基地。近年,南海油气资源的大发现及战略地位的凸显,俄、美国又分别在谋划重新租借金兰湾,意在扼守住东亚地区的能源输送枢纽。
        可燃冰,或抵“半壁江山”
        科学界有一种说法,5500万年前全世界曾经历一次大灾难,当时,全球温度达到了几亿年来地球的最高温度,很多生物因此灭绝。据推测,这次灾难是因为剧烈的海底活动,使天然气水合物挥发出甲烷等气体而成。
        2003年12月底,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利用海底摄像技术在3000米深海底发现灰白色团块状的沉积物质,2007年5月,钻探船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一号钻探站位,在水深约1245米,科学家确认,多个层段含有分散浸染状和薄层状天然气水合物。此后,他们又在第四个站位成功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可燃冰学名实际上就是天然气水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一部分丙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和水的混合物,一旦被打开,散逸出来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甲烷或者丙烷溶入水后,可能重演5500万前的环境灾难。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统计及科学家估算,我国全海域可燃冰的资源量粗略估计是690亿吨油当量,南海占了一大部分,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在西沙海槽,科学家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积为5242平方公里,其资源量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按成矿条件推测,整个南海的可燃冰的资源量相当于我国常规油气资源量的一半。
        然而,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尽管专家已经提出了一些方案,并进行了诸如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实验等工作,但还没有进入试验性阶段。
        出于安全和技术的考虑,开采南海海底可燃冰虽然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多年,却多次推迟。2011年,我国启动了可燃冰成矿规律的新一轮的“973”项目和“863”项目研究。2012年6月,海洋6号再次出海,北部区域精确勘测可燃冰储量,预计可在2013年再次开钻,获取新的可燃冰实物样品,并试图精确掌握可燃冰的储量、分布、厚度、开采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0世纪60、70年代前,在南海的丰富油气资源尚未被发现时,周边国家很少就归属问题与中国发生争议。当前,中东局势不稳,各国油气资源依赖加强,全球各国对可燃冰等新能源的开发加速,围绕南海资源的争端也将继续。
        未来,我国除了积极加强自主开发,在南海争端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一项较为可行的方式是与周边国家以及国外能源公司联合,在明确“南海主权归我”的前提下,共同开发,掌握南海资源国际化的主动权,以主动国际化遏制他国的国际化。

标签:南海 资源开发 油气之争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


关于我们 - 刊登广告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会员说明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企业展示 - 阀门助手

广告热线:0571-88970062 服务热线:0571-56077860 传真:0571-88971936
广告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会员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友情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件:  销售邮件: 投稿邮箱:

备案号:浙ICP备09057929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10307 版权所有©全球阀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