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眼中的“秦山二核”
作者: 2006年04月29日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量:
字号:T | T
从“两弹一星”功臣到浙江省企业中唯一的两院院士,从大漠戈壁核试验场到江南水乡杭州湾畔的秦山工地,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总设计师叶奇蓁40多年的工作经历,与我国核工业发展紧密相关。在秦山核电二期工程通过国家竣工
从“两弹一星”功臣到浙江省企业中唯一的两院院士,从大漠戈壁核试验场到江南水乡杭州湾畔的秦山工地,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总设计师叶奇蓁40多年的工作经历,与我国核工业发展紧密相关。在秦山核电二期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扩建工程开工之际,笔者采访了这位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元勋。
从自力更生,到开放环境下博采众长、自主创新,秦山二核开创了我国大型商用核电站技术的先河,是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拥有完全中国品牌的自主创新成果,站在秦山二核两座雄伟的核岛前,年逾古稀的叶奇蓁眼里透着自豪。作为总设计师,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汗水。
1986年,曾参与“两弹”和秦山核电一期建设的叶奇蓁被任命为中国核工程公司(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建设单位)副总经理,全面负责二期工程设计及技术工作。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他明白核电是高科技产业,自主发展核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叶奇蓁说,秦山核电工程从自主创新角度上讲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秦山一期”——30万千瓦的原型堆核电站;“原型堆”就是 “实验堆”。周恩来同志亲自批准的“秦山一期”1970年2月8日上马,称为“728工程”。设计、建造原型堆时,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国的科技人员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设计、建造原型堆的过程,培养锻炼了我们自己的设计队伍、设备制造队伍、施工队伍,以及运行管理队伍。”叶奇蓁断言:“正是原型堆的建成,解决了我国核电站有无的问题。”我国从此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典之后,第七个拥有完整核电站技术的国家,并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核电站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秦山核电工程的第二阶段就是秦山核电工程二期——商用堆核电站。它不再是“实验”了,要批量地生产、发展,而且不能靠国家很多的投入,要由业主贷款,靠以后发电的收益,在上缴国家税收后还本付息,还要向投资方提供利润回报。这要求在施工时就要按期完工——严格遵守施工期限、投资规模、技术指标的要求。因此,秦山核电工程二期在建成商用堆的同时,也把中国核电站的技术和管理提升上一个新台阶。
秦山二期按30万千瓦一个环路的国际标准设计。所谓一个环路,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发电单元,就像一个模块,国际大型商用核电站,就是靠这种标准模块“拼装”起来的。秦山二期是两个环路65万千瓦。秦山二期的设计、建造,30万国际标准设计环路技术的突破,为中国核电体系的标准化作出了示范,为我国核电标准化、批量生产和商用化奠定了基础。
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的秦山二期,从建设一开始就处在开放的大环境下,因而它能够大胆吸收世界上先进的核电技术思想和设计理念,它的创新,是在开放环境下博采众长式的自主创新。
当然,作为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核技术,单纯靠引进难以掌控核心技术。秦山二期在筹建之初,又遭遇技术封锁。正是靠着自主创新的精神,抓住“以我为主,自主设计”这个核心环节,自主选定设计目标,确定技术方案,选择技术参数,确定关键设备的功能和指标,自主进行重大科研开发和试验验证,掌握了技术的决策权、建设和管理的主动权。
如今,在秦山一期、二期的基础上,中国核工业已经打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NP(China Nuclear Power中国核电)这个自主化品牌,形成了CNP系列的设计产品。叶奇蓁自豪地说,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CNP1000的初步设计也已完成。
从全套引进,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到众多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秦山二期在创造了中国核电自主品牌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中国核工业、特别是核装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3月的一天,叶奇蓁出现在一个国内阀门厂的产品鉴定会上,作为院士的他,为何会钟情于小小的阀门?原来,我国核电站建设用的普通阀门,大部分已国产化,但技术含量高的核一级阀门却主要靠进口,而此次通过的核一级阀门已成功运用在秦山二期,不但促进了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价格也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
小小阀门,只是一个缩影,国产化的进程一直贯穿着秦山二期建设的全过程。在秦山二期55项关键设备中,有47项是国内制造的,一大批核电专用材料通过研制,实现了国产化。无论是设计自主化还是设备国产化,在我国核电发展史上,秦山二期都实现了一个重大跨越。
在反应堆堆内构件的国产化上,叶奇蓁讲述了这样一个进程表:1号机组从法国引进,2号机组国内企业承担一部分,而今天开工的秦山二期 3号机组将以国内企业为主,4号机组则完全国产化。以前,堆内构件要总包给法国的法马通公司,合同价达2240多万美元,而承担国内加工任务的上海第一机床厂完成了其中近一半的加工量,却只能获得190万美元加工费。这一状况,随着秦山二期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正得到长足的改变。
这一变化,在叶奇蓁的眼里显得弥足珍贵。他说,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电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秦山二期的每千瓦造价为1330美元,而同期国内全套引进的核电站每千瓦的造价达1800至2000美元。秦山二期与相同规模的引进核电站比,节约了约70亿元的投资,这70亿元就是自主创新走国产化道路的直接效益。如果按照目前我国的核电建设规划,到2020年前再建3200万千瓦的核电站,光设备就达2000多亿元,只要按照目前秦山二期的国产化率测算,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起码可以分享1000多亿元的市场,更重要的是,这将给我国核装备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叶奇蓁深有感触地说,从秦山二期联系我国核工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灵魂。唯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实现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国家安全和事业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